徐海梅
(甘肃省酒泉中学,甘肃 酒泉)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学习文言文是研究悠悠千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方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提出:“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古文化,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因此,文言文教学直接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成败。
(1)教学内容单一
侧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的教学,忽视古代文化常识的讲解及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
(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整节课基本一讲到底,进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讲解以及文段的翻译,很少和学生之间有探讨交流,也很少有图片、视频等的运用。
(3)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不管学生是否爱听,是否掌握,教师都是按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1)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表达上差别较大,言辞相对晦涩难解,学生从心理上对古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学。
(2)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以致课堂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唾液飞溅,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什么内容都没有记住。
(3)文言文知识积累得太少
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学生掌握得不扎实,学过就忘,甚至一些特殊句式学不会,翻译更是老师讲解就会翻译,遇到陌生语段就一头雾水。文言背诵篇目能背会,但名句填写张冠李戴,错误百出。
比如《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样的文章,文本内容浅显易懂,篇幅长,故事性强,文中主人公个性鲜明,如果教师采取逐字逐句全篇翻译的方式去讲解,不但占用的课时长,重难点不突出,而且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对于这类文章我通常采取以下多种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多媒体展示法、排演课本剧、合作探究法;像《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韵律比较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字词又有一定难度的文章我则以读为主,辅以重点字词的讲解,以读带讲;像《逍遥游》《劝学》《师说》这类议论性的文章则以问题的形式将全文内容串起来,以问带讲。不同的文本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课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且大大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比如从高一准备专用笔记本,从必修到选修每课文言文的知识点都记在笔记本上,用不同符号标明会的内容和不会的内容。高三总复习时,做文言文不在多,而在精,并且将阅读文段中的文言知识点也记录在笔记本上,早读时经常翻看。
文化常识分散在不同的文言篇章中,好多老师只是在遇到古代文化常识时将课下注解读一遍,并不做深入详细的讲解,到了高三总复习时才让学生强记。这样内容庞杂,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古代文化常识题分值又低,因此许多同学不得已对这道题采取了放弃的态度。我认为古代文化常识虽然繁杂,但是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时,如果能稍作延伸,记准确,高三时只需系统归纳总结一下就记熟了。而且古代文化常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古代的官职、服饰、礼仪、科举制度、天文历法等知识,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中涉及的众多历史人物身上有许多言行品质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堪称我们的精神楷模。比如韩愈的“无论身份贵贱,年龄大小,谁懂得道理多就可以成为老师”这一思想,庄子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辨清自我与外物的区别,看淡荣辱得失”之心境,荀子的“品行高尚之人应广泛涉猎,增加自身素养的同时不断地反省自我,才能变得智慧明达”这一主张。还有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品质,李密的至孝,张良的至忠至义,荆轲的智勇,苏轼的达观等,这些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养与审美品位都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信手拈来的写作素材。
总之,面对当下高中语文文言教学的困境,改变教学方略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