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 山东烟台 264670)
现阶段,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关注度逐渐增强,汽车的使用量迅猛增长,这就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维修行业集专业性和操作性于一体,需要高技术人才。但是现阶段,中职院校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培养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致使汽车维修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紧缺现象。汽车维修职业院校要重视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填补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缺口。
虽然课程改革的步伐在逐步推进,但是在一些中职院校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填鸭式”的形式讲解理论知识,将需要背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难以通过理解来记忆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较差。同时,依靠机械记忆的理论知识,在实操过程中也难以灵活运用,知识极其零散,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差,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1]。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积极性减弱,造成学生的就业能力差,企业也难以获得高技术专业人才。
现阶段,中职院校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较少。繁重的理论知识学习会造成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下降,且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比较困难,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而在为数不多的实践课程中,学生则会将此认为学习放松的时刻,仅仅需要完成老师的教学实验报告就可以,使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汇到实践操作中,难以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中职教育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缺乏自制力,欠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理论知识,课后的学习自主性较差,使得相应的理论知识无法完全消化。在下节课中,继续学习新知识,且知识的关联性较强,这样极易造成知识的堆积,出现破罐破摔的现象[2]。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发展。汽车维修是一个操作性强的专业,因此,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要坚持以一体化教学为基础,讲授汽车维修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配备完善的教学设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一体化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的高技术人才。
为了有效提升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实践表明,课堂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强,且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因此,在汽车维修专业中,应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小班化教学模式。通过分组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中讨论知识,积极思考,提出更多的新颖的想法。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每个学生来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计划,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会,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各大院校要注重课程体系改革,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不同的专题,按照专题的难易程度来安排课时,为每个专题安排实践操作课程,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3]。教学应该避免重复或者某部分的脱节,保证所有课程的质量,循序渐进,完成课程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汽车维修专业要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统一,在理论知识中学习专业技能,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知识。中职院校要重视教学组织,开展对教师的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且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中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专业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实操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汽车维修教学应该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