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才升
(福州民族中学,福建 福州)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教学效果颇为理想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所创设的特定情境,将学生吸引到情境中来,在情境中探究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与技巧。初步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法如能设置得当,学生的参与率会更高,积极自主探究意识也会有所提高。“留连数学课,云开共赏芳”,笔者的一位数学界前辈的感慨,也在此情境中得到较为完美的诠释。
所谓情境教学法,从教材教法层面上理解,即教师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营造既有数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灵秀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助力他们较快内化课堂知识与技能,避免数学课堂上的呆板与枯燥,点化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从教育层面上理解,创设情境仅是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才是目的。
作为民族中学,其高中生源构成独特,城市学生偏少,农村学生偏多;少数民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心理与汉族学生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偏科严重。这样的生源,在全国卷面前,可谓数学基础薄弱,计算水平与发散思维欠佳,融会贯通能力较弱,尤其是高一年级学生,面临与初中阶段学习截然不同的课堂节奏与阅读认知,以往的学习经验基本上归零。因此,钻研教的技术与方法,经营班级的教与学,显得极为迫切与必须。一言以蔽之,胸中有学生,耕耘方无忧。
情境教学法的理想:坚持从新课标出发,尽可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完成课时学习目标与模块集成;写实在于:情境创设一定要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心理,不拔高也不矮化;切忌背离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
多年的课堂实践表明:一方面高中生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与家庭期许,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课堂容量大,参与水平要求高,因此,如果学生求知欲不强,目标不明确,那么,每一课时,不仅索然无味,反觉如坐针毡。也因此,必须营造数学语言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让这一科目不仅神奇,而且充满情趣。
比如:讲述数列知识时,可创设一情境:科任老师自比为一位“牧羊人”,班级学生自比为一群“羊”,“牧羊人”赶着这群“羊”,通过36道关口,每经过一道关口,须留下一半的“羊”,然后再还给“牧羊人”一只“羊”,最后,“牧羊人”手里只剩下2只“羊”,请问,在座共有几只“羊”?这样带有浓郁趣味的情境,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
进入新世纪,独生子、新媒体、新思潮、新技术,使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新情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求新求异,个性张扬,不拘小节,不惧权威,接受的知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差异性明显;这种特质也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鉴于此,教学情境设置就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确保创设的情境是从最基础的层面出发的,面对全体学生,否则,情境创设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借助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论宋词的差异性“韦端己的词,骨秀也,李重光的词,神秀也”归纳之,甚为贴切。
从教育本质出发,情境设置更应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是“司令员”,发号施令,学生是“小兵”,不折不扣地执行“司令员”的命令,学习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的指令而学习与思考,难有自己的思路与见解。惯性之下,大部分的城镇与乡村的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低下。鉴于此,创设情境时,教师应摆正自身的位置,选准角色,只做学生的“辅导者”,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辅导他们,而不是强制要求他们学什么,怎么学。
数学教师创设情境的依据是新课标,基础是数学教材,对象是学生,教师只有精准把握课标,深刻认知和剖析数学教材,全面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课标与教材中去,才能创设出最契合校情学情与考情的情境。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死板、保守的风格,让数学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活跃,让数学课堂重新“活”起来。
例如:高中数学教材中,关于函数性质的学习都侧重于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但是,在各级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函数的对称性、连续性等性质的考查,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剖析函数知识,在讲解时将函数的性质阐述全面,领会教材中所隐藏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师生之间双边活动较之于传统教学法会有微妙的变化。诸如角色的扮演,情境活动中,教师不能仅是旁观者,应是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引导者。教学相长,学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有了生命体验,教师也相应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技能,还获得了成就感。因此,情境教学活动中的师生是互学共学的伙伴,慷慨分享快乐的同仁。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良师,志趣是导师。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会积极主动求知;当他们对数学学习引以为趣时,会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当然,就一般性学校的高中生接受心理而言,触动他们主动学习的仅是兴趣,从这一角度出发,当我们创设情境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营建引发学习兴趣的学习氛围。
如,高中数学模块中有“算法语言”。本人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已知条件,从人机对话入手,引导他们自主探讨程序框图转化为算法语言的技能,利用已知条件,用活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近几年,我校的教学楼、图书馆、综合楼、办公楼或翻修、或加固、或新建,本人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讲授立体几何中“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在充分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工人师傅砌墙作业,作业者为了确保墙面与地面的垂直关系,选择用带铅锤的绳子作为准线,当墙面与绳子完全吻合时,说明地面与墙面是垂直的,施工符合要求。这种工作常识,如果教师口述表达,学生会有抽象、朦胧的感受;如果带学生到作业现场亲历工人师傅操作,那么从抽象到具象,学生的感知立即深刻起来,学习的难度也大为下降,甚至有学生会主动要求具体操作,学以致用,效果立显。如果考虑到安全因素或条件因素,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面面垂直判定定理”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面与面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感知中养成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有关椭圆概念,与高中生所熟知的篮球生活情境相结合,锻炼提升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椭圆概念知识时,安排学生观看小视频:姚明在休斯敦火箭队的惊艳表现。然后,以谈话式作为开场白:之前,世人谈到篮球,第一个想到的是“飞人”——迈克尔·乔丹;之后,当中国人谈到篮球时,最先想到的是“小巨人”姚明,乔丹是美国黑人的杰出代表,姚明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一视频,一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些内容,与本节课有什么关系,老师为什么会抱个篮球在讲台上,学生议论纷纷之时,教师借势入题:同学们,今天晴空万里,如果我把篮球放到球场上,你们会在地面上看到它的影子吗?借助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学生必然会得出肯定的答案,那么再问:篮球影子边缘的曲线会是啥形状?疑惑中教师将篮球放在阳光或灯光下,让他们观察篮球影子边缘曲线的形状,留心观察,学生自然会发现原来是椭圆的,通过实例观察与讲解,教师自然而然地导出了本节课讲授的内容——椭圆概念。
因此,只要有心,生活处处有精彩,处处有可供我们挖掘提炼的情境的素材。只要是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信手拈来,皆可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
高中数学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上交的作业错误率颇高,究其原因,与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关。如:初中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时掌握了一个重要概念“直线与直线垂直具有传递性”;带着这一认知结构,进入高中学习“立体几何”时,在理解“直线与直线垂直不具有传递性”这一原理时,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起了作用,其感悟自然会发生偏差。因此,设置“立体几何”纠错情境时,可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讲清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不同之处,助力他们形成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
讲述“概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如若按课本知识口述,或制作课件演示,那么,许多学生依然云里雾里。但如果带上一枚硬币走上课堂,让学生亲手投掷。通过直观实验,得出结论,即投掷次数多了,出现正反面的几率基本相同。因此,数学课堂尽量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成有序的认知成果。
综上所述,数学理论,数学技能,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态度,数学意识与数学能力的获得,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与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境教学,情境中惊奇,情境中困惑,情境中思考,情境中创造,情境中成全,师生共同演绎生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