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东营 257091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路径,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成效。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滞后,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来自贫困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相对较多。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 2017-2018学年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为3866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0%。[1]
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经济困难学生相比普通学生承受着更大的经济、精神和就业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做好资助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需要。资助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多,涉及到的经济、心理、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多,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能促进学校整体育人水平的提高;做好资助工作对促进家庭稳定和谐、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安定起到积极作用。[2]
困难学生认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础,认定结果直接关系到资助工作是否公平。学校认定工作是要求学生提供当地民政部门的证明材料,而民政部门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往往按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随意出具盖章的材料,导致材料与事实不符。[3]
负责资助工作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往往是年轻新教师,缺少做好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困难学生随之出现了价值观、心理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资助工作人员在教育手段、方法等方面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007年国家就颁发了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在传统资助政策根基之上,把日常教育管理以及人文关怀融入其中。而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把重点放在困难生认定和资金分配发放上。经济资助是资助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资助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管好用好资助资金,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精神引导,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资助工作繁重、琐碎,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细致耐心,还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而班主任和辅导员往往不仅负责资助工作,还承担其他的教学和管理教育。很多学校没有形成全校范围内全员育人的格局,严重影响了资助工作的成效。
困难学生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开端,科学合理的机制非常重要。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每年的认定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生入学时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查看学生档案,了解家庭成员、职业、身体状况等情况,确定初步人选;组织学生谈话,与宿管员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初步人选的生活、学习、消费状况;组织学生民主评议,为初步人选无记名投票;根据学生困难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特殊困难学生、困难学生、一般困难学生;实行动态化管理,对家庭出现突发事故、重大疾病等导致突然困难的学生,学校随时认定。
为确保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挑选责任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专职负责资助工作,不能频繁更换工作以保证工作连贯性。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每年组织培训,学习资助工作新政策,分析研究资助案例,总结经验,探索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提高资助工作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针对困难学生自卑、敏感、封闭的心理特点,采取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自强自立的品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关键。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或组织主题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激发热爱祖国和社会的爱国主义教育;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回馈社会的感恩教育;诚实守信的诚信教育;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教育。通过教育,将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准则。
就业创业指导至关重要。经济困难学生只有充分就业,才能最终脱贫。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尽早帮助他们规划设计职业生涯。与企业搞好联系,优先为困难学生提供职业能力训练机会。为毕业贫困生搭建桥梁,为更好地就业创造条件。
资助工作单靠资助工作人员远远不够。东营职业学院在2010年就提出了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实行联系学生工作制度。每个机关处室、每名县级干部联系一个教学班,每名党员联系一名困难学生,通过谈心谈话、参加班会、深入班级宿舍等形式了解学生情况,组织为困难学生献爱心、走访困难学生家庭等活动。学生工作处每年制定方案安排工作,并把联系学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年底统一评估考核。
学校设立了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岗位,分为勤工助学、顶岗实习、兼职工作等类别。课业较多的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勤工助学岗位,毕业生可选择在校实习,申请顶岗实习岗位;面临毕业的学生由于继续复习升学、临时没有合适的工作等原因,可以申请兼职岗位,每月领取工资报酬。通过多措并举,东营职业学院形成了较成熟的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极大提高了学生资助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