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大连 11603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众多新的问题,精英教育阶段学生工作的理念、定位、运行模式、工作方式等受到巨大挑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并把教育放在社会建设的首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管理理念、改进当前的学生工作模式,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加强学生工作的时代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管”的色彩较重,凸显人的行为的教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学生工作观念开始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政治教育转向教育、管理、服务并重,从单纯强调培养合格接班人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当前,“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已经基本确立,但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是当前学生工作弊端的症结所在。主要表现为,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较为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上,没有充分重视具体的、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人,把学生的独特行为和心理简单归结为道德和思想问题,没有对学生的潜能和天赋进行充分的引导和发掘,甚至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当前,学生工作的困境主要是教育功能弱化、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上单一而枯燥,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来开展,而涉及到大学生在价值体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缺少人性关怀,没有直面各种矛盾冲突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判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教育中“人的失落”;在管理内容上,以“问题管理”为重点,注重行为的规范和消极的防范,缺少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成分;在服务功能方面,更多的是从行政、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进行服务项目的统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常见的学生工作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重防堵、轻疏导,重灌输、轻接受,重共性、轻个性等问题,在管理方法上主要是凭借“经验”开展工作,将学生工作的过程简单化;在工作模式上主要为应对政治性、稳定性、突发性问题,采用应急处理式、离散随机式,而缺少了柔性、人文性的观察、引导与沟通;在工作的载体和渠道的选择上缺少时代性,只注重显性的、直接的教育渠道,忽视了隐性的、间接的教育渠道,针对“微时代”的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学生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人本理念以管理控制论为理念基础,凸显人文关怀,以“人”为中心。在人本理念的视角下,学校要从“学生”出发,创设适宜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环境,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因材施教。这赋予了学生工作更加科学的内涵,为破解当前学生工作中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人本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发展的主动性。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记载了郭橐驼的种树绝技,提出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意思是种树者要尊重树木的本性、天性,相信每一粒树种、每一棵树苗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质,顺应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使得树木的本性得以健康的实现,而不要“好烦其令”,就是不要以主观意志对树木生长进行人为的干扰。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如同种树。人本理念视野下的学生工作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实现这种需要的潜能,对待学生既要开发学生的潜力又要保护、发展学生的个性,具体表现为:
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破除将学生当作被动的“受教育者”的育人观,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管理为本位”的思维定势;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差异,一视同仁的扶持每位学生成长发展,循循善诱的引导每个学生自觉成才。
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七种智慧和能力,这七种能力各有强弱,这一理论提示我们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我们教的任何东西,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发现最擅长的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使其能力发挥最大化。我们要认真发现、真正关心学生的兴趣、需要,耐心激发、倍加珍惜学生的潜力,同时,要为大学生个性健康充分的发展创造宽容和善待个性的环境与条件,多一些求同存异,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点兼容并包,少一些求全责备,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三是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改变以往学校培养单纯的依赖思想进步、过分看重智育发展、过分强调就业导向的片面“知识观”转变为“全面发展”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信念、价值观、情绪、个性需求等方面和“人”密切联系的重视程度,使学生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人本理念强调管理行为符合规律,能发挥自组织、及时调控的作用,使学生工作体系中各个环节能够围绕“学生”这一中心,科学决策、合理设计工作内容、精心选择工作方法,使管理行为行之有效。
学生工作体系决策引领对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要强化源头意识,进一步明确学生工作的性质、使命、目的,形成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用“道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光源”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德育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导向与动力;二是牢固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质量观,多样化人才观有助于使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遵照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规律,进行“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学生工作体系的管理层是学生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制定者,重点要强化科学意识。要坚持实事求是,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开展工作,把大量的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发挥管理的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使学生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教育教学活动和服务工作都有序进行,把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个体的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工作体系的基层学生工作者是各项管理政策与制度的落实者,重点在于工作方法的创新。要努力转变思维方式,要转变工作方式,抛弃以管住学生、确保学生不出问题为目标的被动防御式的工作方式,代之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主动了解学生诉求为特征的预防在先、主动“出击”的工作方式,善于结合实际灵活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快速变化中找到最合适的工作方式。
人本理念强调学生工作系统是一个开放交融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互为逻辑的有机整体。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就要统筹各个要素,使其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是要统筹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有效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自我教育才能起到作用,只有通过激发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注重并追求各方面的成功体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达到教育“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二是要统筹教育、管理、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是根本,要把学生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教育上,在管理中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中体现服务;服务是核心,将服务作为破解传统学生工作困境的切入点,在服务中感染、引导、发展学生,用服务的理念来管理学生;管理是基础,发挥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和保障功能,确保教育和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统筹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保证管理的执行力,而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通过说服沟通、关心帮助、人情感化、文化熏陶、理解、认同引导等进行学生管理,消解了强制性方法对人性的压抑、对学生的自由的束缚,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人本理念下的学生工作改进,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工程,具体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式,培养并形成大学生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全面自由发展所必需的人格素质、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素质、胜任工作并有所创新的专业素质,使他们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完善学分制,各类课程的设置和选修制度的设计充分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尝试建立暑期学制,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素质拓展、专业深化、工程实践的教育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大力开展大学生军训、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就业见习、志愿者服务活动,将社会实践学习和校内知识学习有机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增强认知体验,正视社会现实、抛弃幻想,增强对社会、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强化社会道德意识,培养理性、自主的判断力和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引导学生增强自我完善的意识,使学生将外在的要求自觉内化成自身的发展需要,要更多的去思考如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好的观念、方法和建议,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自觉行为。积极开展优秀大学生事迹宣讲、学子沙龙、成长经历分享等朋辈交流活动,通过展示、弘扬学生榜样可信、可见、可学的成长故事,引导同学们健康成长、完善自我、全面发展;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充分确保学生对各类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信息的双向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推进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学生工作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时代性、实效性为一体的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改变以往“全科式”、“经验式”、“单兵式”的学生工作困窘局面,向“分工合作式”、“专家会诊式”的专业化队伍改进,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还要真正关心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特别是关注青年学生工作者的生活与成长。
要围绕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服务项目建立学生工作服务平台,着力为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指导、职业指导、大学生资助、大学生活动指导、法律援助、青年研究中心提供各种咨询、指导、服务,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确立“学生需求导向”的学生事务流程的理念,优化学生事务工作流程,强调各级岗位的服务内容和权限,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方便服务学生。
积极搭建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学生就业、招生等方面的信息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使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接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学习到信息处理的方法、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与外界接触的本领。学校应当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努力找准学生工作进网络的立足点,拓展教书育人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