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 辽宁本溪 117000)
数学运算并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思考与理解问题的过程。这意味着高中数学运算教学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还要促使学生掌握运算方法与习惯,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高中数学教学汇中运算难度不一,当学生运算出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教师会向学生传达“熟能生巧”的概念,造成部分学生进入误区,通过大量练习同类题目以掌握技巧。大量的运算练习,考试中学生会遇到重复或类似问题。但当前出题人不断创新角度,出现一些灵活的运算习题,虽然远离不便,但题型千变万化。
部分学生对数学思想有着畏惧心理,总觉得数学运算思想难以理解。每一道数学运算题都由数学运算思想构成,如加减乘除、开方平方运算等。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算思想也有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数学思维。但学习数学运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忽略运用数学运算思想,造成解决数学运算问题时难以下手,忽略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思想。
高中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觉得学生解题时不用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方式,高中生经过长期学习已经具备独立解题能力。此外,不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会占用课堂时间,造成师生互动减少。所以教师根据自己授课情况决定课堂与运算教学时间,经常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如部分学生走神、小动作等影响教学安排。
学生准确解题的前提就是审清题目,找寻到解题关键,形成正确思路、运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培养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时候,要让学生审题的重要性:(1)正确理解与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2)依据已知条件正确分析条件与要求问题件的关系,找出关键点与隐藏条件;(3)通过分析的关系与条件转化、化简等,选择简洁直接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与质量。学生长期学习也会发现一个情况,很多数学知识单纯的记忆并没有作用,特别是很多冷门的数学知识单纯记忆后很容易出现遗忘的情况,造成解题过程汇中遇到冷知识点时想不起来知识而无法解决问题。通过培养与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为提高学习成绩奠定基础。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题多解或一题巧解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思维,掌握数学解题技巧与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运算与解题能力。
如,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20,Sn为前n项的和,且S10=S15,求:n取何值时Sn值最大,求出最大值。
解法1:通过等差数列基本量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n最大值具备的条件。
∵a1=20,S10=S15
∴10×20+10×9/2d=15×20+(15×4)/2d,
∴d=5/3
∴an=20+(n-1)×(-5/3)==-5/3n+65/3。
∴a13=0,即当n≤12时,an>0,n≥14时an<0。
∴当n=12或13时,Sn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12=S13=130。
解法2:利用等差数列中项的的性质得出a13=0,那么a12>0,故Sn有最大值,且有两项。
同法一得d=-5/3。
又由S10=S15,得a11+a12+a13+a14+a15=0。
∴5a13=0,即a13=0.
∴当n=12或13时,Sn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12=S13=130。
同一题目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与思想,促使学生从不同教学思考问题,培养与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优化知识结构体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促进大脑发育。可见,加强引导,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是解决数学教学薄弱点的主要方式。
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实践时,有这样一道题:赤、橙、黄、绿4个篮球队参加比赛,假设每场比赛时每队获胜的几率都是相等的,现将这4对分成任意两组进行比赛,胜者再赛,赤队和橙队相遇的概率有多大?在这一题目中,篮球比赛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以此对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解析:赤队和橙队分到同组的概率为1/3,又因为各队获胜的概率为1/2,因此,赤队和橙队相遇的概率P=1/3+(1-1/3)*1/2*1/2=1/2。如此,教师利用生活化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解题并理清思路,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正确性十分有效。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想要突破运算关,教师既要做好示范工作,也要关注学生的运算态度、习惯等,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各类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累运算经验,并充分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达成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旨在促进数学成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