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思源实验学校 安徽省宿州 234300)
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难,难作文”。他们在课堂上说的头头是道,可就是不敢轻易动笔。究其原因,是源于小学生对作文的畏惧。《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我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要激发儿童的习作兴趣,关注儿童的生活,并遵从孩子们的心理,激励儿童乐于习作,从而让儿童爱上习作。下面是我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谈何“乐于表达”?要想让孩子们放下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必须从激发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开始。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呢?我经常在课的开始,精心设计各种精彩的导入,创设一些情境,或以精彩纷呈的PPT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或以一组组丰富多彩的图片带领孩子们走入一个个记忆深刻的生活片段,或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打动孩子们的心灵,或以优雅动听的音乐放飞孩子们的思绪……在这些精彩的情境导入下,帮助了孩子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开拓了孩子们的习作视野,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
我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童年》这一习作的时候,我首先和孩子们回忆本单元几篇课文,课文中的哪些孩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用PPT呈现几组同龄孩子的生活场景,先让他们随意选择一组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片上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在孩子们交流过以后,我选择了一张我自己小时候的图片,并出示范文,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向孩子们讲起了自己小时候有趣的故事,惹得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原来老师小时候和他们一样调皮,同样有一个难忘而又有趣的童年。就在他们兴奋的讨论老师童年的时候,我抓住契机,“孩子们,听了他们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仔细想一想,在你的童年记忆里,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小组里说了起来。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引导,再让他们把刚才说的认真地梳理一下,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就不是难事了。随后在伴随着《童年》的轻快音乐中,孩子们挥洒着手中的笔,“我手写我心”,洋洋洒洒的记录着自己的童年的点点滴滴的精彩。一堂课仿佛就是在故事中悄然开始,又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悄然结束,但是同时,这一堂课又何尝不是一个生动的教学故事呢!
小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老师的诸多习作要求让孩子们对习作产生了畏惧,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买了一些《优秀作文选》,拜读以后,更是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好文章来,越发觉得习作是多么的“高不可攀”,多么的“高大上”,认为习作是自己永远也“够不着,吃不到的”。这都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们平时对孩子过多的要求导致的后果。解铃还须系铃人,病根出在我们老师自己身上,就必须从我们老师自己身上开始“动刀”。
在我们的习作课堂中,特别是一些年轻语文教师的习作课中,前面的课上的热热闹闹,后面的课冷冷清清。也就是在教师导入和指导说的时候,孩子们争着抢着说,可是一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的时候,课堂突然就安静了下来,孩子们垂头丧气、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不防让“作文”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我们暂且不给孩子们任何的习作要求,不给他们规定习作的任何条条框框,只是让孩子们多多的写,写什么,写多少,怎么写,由孩子们自己说了算。要求少了,自由便多了,胆子大了,信心就足了,创造就有了。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等到孩子们消除了对习作的畏惧以后,我们再采取“先写后改”,等他们写出来再指导他们修改。可以采取多种修改方式,自己修改,同桌互该,请组长帮助修改,请老师帮助修改,在自己和别人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一篇篇优秀习作应运而生。老师把它们制作成一本本精美的《优秀习作》,班级里的孩子人手一本,孩子们自己看着,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家长们看着,“望子成龙”的喜悦更是溢于言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写“下水文”是最好的备课,记得于永正老师就经常写“下水文”。我认为“下水文”会让孩子们消除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哦,原来是这样写的,我没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三年级习作起始阶段,“下水文”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此一来,有的孩子模仿的就特别严重,文章也许会千篇一律,不要紧,一开始就让他们模仿,等他们会写了,再逐渐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真正的兴趣是在成功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在我的习作教学中,我常常会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吝啬手中的“分数”。作文评讲中,只要他用上一个好词、好句,或是能够吐露真情,我一定会给他多加一颗星;写日记,哪怕是一句,只要能坚持写,就表扬。无论表扬到谁,谁都会像中了大奖后一样的兴奋,叫不到的,就别提有多么羡慕了。在我的习作课堂上,基本上能达到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但是,激励和表扬不仅仅可以表现在语言上,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温柔的抚摸,一个热情的拥抱,一点小小的奖励,对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来说,都是最好的鼓励。我最得意的是,在我的激励政策下,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地享受着习作带来的愉悦中,越来越喜爱写作了。
总之,咱们的习作训练一定要结合儿童生活,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写出好的习作来,从而让孩子们乐于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