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脉”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乙醇”教学为例

2018-02-25 07:59陈亚萍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乙醇高中化学化学

陈亚萍

(浙江省天台县育英中学,浙江 台州)

“境脉”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化学教师要能够理解“境脉”思维,并找出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整个教学“境脉”。在乙醇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有效教学。

一、“境脉”思维分析

如今,“境脉”思维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境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技术境脉,二是知识境脉,三是社会境脉,以上三种境脉相互影响,不可分离,而且都需要教育资源和技术的支持。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处理好三种境脉之间的关系,利用网络平台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境脉”思维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要敢于接受挑战,并愿意改变,分析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进而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水平。

二、“境脉”思维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意义

1.体现课程理念

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叙述性知识,学生还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不断探究、分析,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境脉”思维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素质教育认为化学课程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活动和实践中,课程不仅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形成探究的过程。化学课程把以下要素结合在一起: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环境,四是教材,属于完整的生态系统。“境脉”思维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验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师生通过交流可以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实验环节也需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2.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包括:一是社会情境,二是生活情境,三是问题情境,化学教学和知识必须融入某一情境中,才能真正做到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知识如果脱离了情境,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降低。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只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状态,寻找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如今,教学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新课标为高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境脉”思维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面向全部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化学教师必须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注重情境设置,以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化学教学情境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新颖性,二是探究性,三是实践性,四是可行性。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学生,核心在于课堂上,而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言传身教。乙醇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乙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化学教师要在讲解乙醇知识的同时融入生活案例,这样的知识讲解才不会死板,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发掘学生的潜能

在“境脉”思维下,高中化学教学绝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上,化学教师要懂得延伸,坚持开放性原则,把化学与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感受到学习化学学科的乐趣和意义。化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技巧,探索知识点的来源,化学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境脉”思维下,高中化学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提出问题,二是猜想和假设,三是制订计划,四是进行实验,五是搜集证据,六是解释和结论,七是反思和评价,八是交流和表达。

三、“境脉”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策

1.不断渗透学习方法

从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解决现存的问题就必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根源上进行改变。“境脉”思维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学生学习的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标下,化学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行探究式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为学生选择一个教学主题,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该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和技巧。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明确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当然,在化学教学中,兴趣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化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化学实验入手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可以体现出化学学科的魅力。化学实验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化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实验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最真实的实验过程和真相展现在学生眼前。“境脉”思维下,化学教师可以把实验过程设置成情境,合理地假设,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总结知识点,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实验探究步骤包括:一是学生开展探究式实验,二是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三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研究实验过程,四是自我评价。化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可以阅读化学史,化学史主要记录了该学科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境脉”思维下,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史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案例:本文以乙醇教学为例,分析“境脉”思维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乙醇教学设计思路包括:一是确定学习模式,二是教学方法,三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学习模式包括:一是课前预习,二是情境创设,三是观察探究,四是实验探究,五是阅读整合,六是自我评价。教学方法包括:一是问题研究法,二是实验探究法,三是合作学习方法。学习指导包括:一是预习,二是资料搜集,三是质疑,四是实验,五是分析讨论,六是观察比较,七是逻辑推理,八是归纳总结,九是描述。本次实验的目标有:一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乙醇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二是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引导学生了解乙醇和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的步骤包括:一是化学教师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学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二是分析乙醇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三是通过分析来找到质疑点。四是通过观察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乙醇实验中的材料准备,包括:一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二是烧杯,三是试管,四是胶头滴管,五是无水乙醇,六是酒精灯,七是铜丝,八是乙醇模型等等。在开展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提前预习,了解乙醇实验的步骤和要求。二是搜集生活中包含乙醇的调料或者饮料。三是整理有关酒的诗词。四是搜集乙醇在生活中的用途。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自行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操作,学生先将准备好的乙醇药品和仪器放在水槽内,明确各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一位小组成员操作,一位负责监督,一位负责记录,一位负责汇报实验结果。

在实验的过程中,负责操作的学生先将5ml的乙醇加入试管内,并取出长度为12cm长的铜丝,把铜丝的下半部分绕成螺旋状,把铜丝下半部分在酒精灯上灼烧,烧到红热的程度,随后学生把红热的铜丝插入到准备好的乙醇内,反复实验几次,观察铜丝出现的变化,并闻一下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在此次化学实验中,光亮的红色的铜丝被酒精灯灼烧后会变黑,而且会生成氧化铜,但是灼烧后的铜丝插入乙醇后又会变回原来的红色,试管中产生了有气味的气体。实验的结论为:乙醇在加热后或者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会产生乙醛。

3.引进全新教学理念

“境脉”思维下,化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知识的传授需要情境,知识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化学教师必须把眼光放长远,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而且为学生日后成长和发展也奠定了基础。人们的生活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化学现象,而生活情境又是丰富的、形象的。化学学科可以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用自己所学为社会贡献力量。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针对遇到的社会问题提出化学问题,教师给予分析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4.营造互动氛围

在“境脉”思维下,化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互动的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敢于针对自己的质疑提出问题,课堂不仅仅需要情境,也需要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主动探究。针对学生的奇思异想,教师不可以否定学生,而是要学会保护学生,支持学生的观点,并为学生梳理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化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民主、和谐的教学原则。化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必须增强服务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化学教学活动,还是情境的设置都不能盲目,要有针对性、有方向地进行,步步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分析,找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及时帮助学生,避免问题的不断堆积。

如今,“境脉”思维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高中课程教学中。化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化学离每个人都不远,化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能够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在“境脉”思维下,化学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验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途径,实验更是学生自行探索的过程。对此,化学教师必须合理设计实验环节,在实验的过程中合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带着疑问去开展实验,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得出结论,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实现有效学习。

猜你喜欢
乙醇高中化学化学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新催化剂推进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发展
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乙醇装置建设进展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