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超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高级中学,宁夏 吴忠)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的重要思想。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课程,让学生由浅及深地通过历史史料了解历史的本质内涵。一方面,由于历史具有时空观念的二维性特征,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事物。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不可逆性,只有科学地搜集、整理历史史料,才能够全面了解其本质,理解历史事物。为此,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应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合作探究”为出发点,创造探究学习的环境,组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主题活动,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首先,以探究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通过自己的方式搜集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与讨论。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撰写主题活动探究报告,并开展全班交流汇报会,让每组汇报活动探究成果。由此可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小组分工与合作探究过程中,可以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促进学生带着证据意识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问促学、以学促长的教育理念。优化设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问题情境是在教学目标的有效引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具有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逐渐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探究结果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习情况,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比如,在“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课前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为什么袁世凯无法称帝,而路易·波拿巴却如愿当上了皇帝?设置此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下预习,并自己动手查找相关资料,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体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融入情感教学,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相关历史人物故事,播放与历史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或者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领域,必然会提高其学习效率,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实践教学证明,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构建符合历史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开展评价,实施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构建符合高中历史教学需求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处在一个初步探索的发展阶段。为此,要求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指导,采取组织合作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情感教育、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