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开发区实验学校 江苏淮安 211700)
应用题相比一般的数学计算题而言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审题与学习兴趣较高,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却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学生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理解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道理,大部分小学生在应用题的理解上仍存在相关问题。教师应主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善教学情况,使得应用题数学教学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将师资投入转化为教学成果。[1]
教师教学过程中,常常把生动形象的数学应用题讲成枯燥乏味的计算题,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也使应用题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教师观念不能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而改变,课堂上仍是教师为主,学生只能坐在台下或走思或小声交谈,达不到其应有的学生的主体地位。[2]
如果对数学题现状有比较深入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多。数学是生活的产物,数学中的公式和数字通常使人感觉到枯燥乏味,而这与小学生活泼的天性相违背。如果不能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题目相联系起来,学生加理解上存在难度,也容易产生审题上的误差,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进度的推进。将题目联系实际生活,教学过程中多用常识,如利息、保险、人口数量等,便于学生理解。[3]
学生所学知识对题目的理解上也存在很大的影响,如果对知识掌握不全面,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含义,也就更不能正确的解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只有对小学数学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正确应用并正确解答出一个完整的应用题。审题习惯和解题步骤同样也是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的学生的一种良好的素养。思路训练和逻辑性思维的提高同样要求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倡导以生为本,教师为导的课堂。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师生互动方式单一的强调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突出。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少。课堂学习氛围压抑,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主动提问,学生被动回答,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机制,学生思维得不到拓展,积极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学习效率低下,影响教学进程。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互动,可采用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方法。
应用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如果应用题目不能与小学生周围的生活相联系,在学生的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进程的推进。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现状仍存在教学方式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不只应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不能只一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遏制小学生活泼的天性。教学过程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可采用标注画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题目,从而进行相应解答。联系生活实际可通过不同思维方式,使学生理解题目,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生活。
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由于数学应用题经常采用书面语叙述的方式,小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解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应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帮助其理解题意。应强化学生思路训练,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规范学生解题思路,养成读题、标注、画图、梳理、解答的解题过程。可采用画图解题的方式,明确题目构造,分析题目内容。将题目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题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用题教学和深入浅出,以一些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内容,以合适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进行解题。
总之,教师应重视应用题教学,帮助学生审题、做题、解题,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优化教学模式,研究应用题的解题策略,进一步提高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新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