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洲
(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中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在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效了解。在进行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锻炼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努力便能够与得到看得见的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1]。
例如:对高一的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时,需要对二次函数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间的衔接。而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当中的最值问题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尤其对于含有参数的二次函数,其最值问题有非常多的学生没有透彻地掌握。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针对性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如:(1)求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y=(x-3)2+1;y=(x+3)2+1;y=(x-3)2+1。(2)求函数 y=x2-2x+2,x∈[0,3]的最小值。(3)求函数 y=x2-2ax+a2+2,x∈[0,3]时的最小值。上述三个问题在知识点上层层递进,每当学生解答出一道题之后,教师便要帮助学生对相关类型题目的解题要点进行总结。这种基础知识教学的方式能够非常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若对数学没有极高的兴趣,会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异常的枯燥和乏味,进而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很难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数学不同于物理和化学的实用性,也不同于历史和语文的故事性,能让学生在对问题答案的找寻中进行知识的探索,所以教师为能将原本抽象、难懂的内容进行趣味性的转换,就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第一,教师需要从教学语言上下足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趣味性十足的语言,进而使教学语言更为生动与活泼。第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中为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时候,先要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小明假期去打工,到第一家饭店应聘的时候,老板说第一天能给他2000元,以后小明每天要给老板返还1元、2元、4元,要求小明至少能干满20天,教师让学生思考,最终小明一个月下来能挣多少钱,小明会同意老板的建议吗?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最终认为小明会拒绝的。教师让学生思考小明拒绝的原因,并将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进而以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第三,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带领学生研究知识内容,通过问题解答,推进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学生在与教师讨论中能倾慕教师,从而能对数学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点[2]。
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开设主要是以课堂探究教学为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教学启发下,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独立地探索问题,进而可以更好地深化教材基本内容。教师在开设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周边的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然后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探讨机会,使学生能在个人、小组和集体的多项问题探讨和解决中,深化自己的数学能力,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椭圆形的定义,需要准备工具动手探究,要有两个图钉、一根长度在20cm左右的细绳、一支尖头的笔、一块硬纸板等。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将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将纸板用图钉固定在桌面上,将细绳栓在图钉上面;使用笔尖拉紧绳子,然后开始在纸板上缓慢地移动,进而沿着轨迹进行图形绘制,绘制完成后能看到纸板上面是一个椭圆形。教师根据上述活动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是椭圆上的点需要满足何种条件?第二个问题是若绳子的长度与两个钉子间的距离相同,会出现何种状况?第三个问题,若绳长与两个图钉的距离不同,会获得何种结果呢?第四个问题,是绳子的长度不变,在缩短两个图钉距离的情况下,会发现椭圆能出现何种变化。教师通过引入这类探究性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容探究,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问,尝试进行操作,并汇总各类结果,归纳规律。然后教师在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定理讲解,由于学生已经在实践操作中有所感悟,相信必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能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3]。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配合,需要教师能够采用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