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超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初级中学,山东 滨州)
初中地理课是学生接触地理学科的开始,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高等地理知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可以实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与支撑,但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各有差异,而教材又不能一一道来,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尤其是在开展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更是应该树立生活化教材处理意识,从而对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优化,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修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材案例与本地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几率比较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教材案例进行修改,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二是添加,也就是指在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为学生增添一些贴近生活经验的教学素材,从而便于学生知识理解。三是删减,即将教材中远离生活实际,脱离现实生活的案例做出删减,从而为教学效率做出保障。四是编排,即教师结合校情、学情,对课本中的素材调整和编排,从而使初中地理教材体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密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学习准备,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迅速地投入课堂学习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课堂导入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而在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开展中,教师的课堂导入则可以采用生活方式,这样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亲切”起来,促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这节课程教学中,教师若是在导入环节中,直白地将我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列举出来,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是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导入方式,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生活化问题,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猜一个地区?”很多学生都猜出是新疆吐鲁番,但为何会产生这种生活现象,也许很多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然后教师再顺势向学生引出温带大陆气候的分布及表现特点,学生势必可以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导入是一种可行的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学方式,值得教师同仁引用借鉴。
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之中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而在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生活元素这一契机,为学生开展各种个性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做出保障。如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节课程教学中,教师若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温带季风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学生也许会感到枯燥烦闷、难以理解,但若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分为南方、北方两个地域的代表,举例说出生活中因为气候的原因而造成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活动特征,这样教学顿时会轻松欢快很多,如有的学生提出北方的房子是平顶的,而南方的房子是尖顶等,而这是因为南方降雨比北方多。再或者有的学生提出南方树木常见不落叶,但北方树木入冬就会落叶,这也是受气候影响造成的。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化解了地理学习难度,并极大地提升了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巩固、内化知识的作用,而传统的地理作业布置方式,以教师依据书本知识为学生布置练习题的方式为主,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机械性比较强,无法真正地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不能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无法实现理想的作业巩固效果,作业布置还停留在字面上。而在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杜绝这种作业布置弊端,摆脱低效的作业布置模式,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后作业中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地理、实践地理。如在学习《气温与我们》这节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知气温的变化与影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气温监测”作业,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周内的气温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调查,并将监测到的数据绘制成折线图进行分析,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昼夜温差知识,以及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温度出现在几点,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行动,证明了教材知识的准确性,并在作业实践过程中,将地理知识牢牢地印记在头脑之中,因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地理知识理解运用能力。
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为地理教学注入不竭的生命力,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开展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