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传军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六中学,安徽 合肥)
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的效果。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应该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和着眼点[1],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要途径。那么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科兴趣上比较感性,作为老师应该从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受到启发,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因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喜欢上课程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
首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温柔对待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所以作为教师,要主动积极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传授知识的一个课堂模式变为一个探讨知识的课堂模式,这样学生在探讨过程中自然就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新型的师生情感。而这种师生关系的确立,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角色的把握,很多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以自身为教学行为的中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初中的反比例函数章节教学为例,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学习历程中第一次接触到曲线函数图象,在学生的思维定式中,认为函数只有分段和一次函数,也即为直线函数,我在讲解这一章节前,让学生自己回去预习,然后在第二天上课中,我让每个学生对于这个函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阐述应该如何去运用,对于这个函数有什么特别的性质发现,在学生的几番阐述之后,我基本上可以把握出学生对于这章节的内容了解了多少,然后针对性进行他们易错、遗漏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效率之所以提高,是因为学生自主意见的表达,这样避免了老师笼统全面概括,节约了时间。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关系。
初中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定量性学科,但是其本质还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回归于生活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情境的创设。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将一些数学定理通过生活的情境展现出来呢,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数学思维呢?
在初中数学的相似形的章节中,我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使得学生对于相似性的知识进行一个深度的了解。相似性的知识和全等形的知识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特殊情况特殊教学,在相似形章节,我一般都是对课本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然后就将课堂发展到课外,我当时在阐述这个章节时候,列举的第一个例题就是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很多学生打开脑洞,我在他们的一番讨论之后,用多媒体展现出生活中旗杆的真实效果图,我和他们说,旗杆在生活中肯定有投影图,因为有太阳,根据这样的投影图,我们就能画出相似性,从地面旗杆的投影,就可以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又开始疑问了,这不满足相似性的求解的基本条件,这个时候,我就进一步开始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可以直接测量的物品,根据它的投影长度,我们求解出,在当时环境下的比例系数,然后就可以间接求出旗杆的高度,简单的相似形知识将比例、投影知识串联在一起,课堂效率自然提高,将课本的公式定理转化为生活实际,化无形为有形。
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而言之,要想更好地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模式,仅靠这些是不够的,教师实施时不仅需要关注各方面的环境与条件是否适宜,同时也要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最后,教师要明白,优化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久的坚持,相信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