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悦
(辽宁抚顺胜利中学,辽宁 抚顺)
课标应该是确定我们教学方向的关键,也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我觉得不研究透课标就抓不住教学重点和核心,教学会出现偏离,年轻教师会出现知识点遗漏,老教师在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取舍。下面以八下地理课标为例,说明如何研读课标。
八下地理课标要求分为两大部分,地域差异和认识区域。地域差异体现了地理学的区域性,认识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认识区域分为三大部分,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位置与分布这部分属于地理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属于记忆性的知识;联系与差异这一部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即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环境与发展这一部分强调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这部分体现了地理学的社会价值,是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好素材。老师充分理解了课标,在此前提下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教学重点和考点。
试卷分析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试卷分析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历次试卷分析,我感觉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最大的问题是概念不清。五带和温度带分不清,例如华北平原属____温度带,学生有时答北温带,就是概念不清,正确答案应该是暖温带。温度带划分依据是各地活动积温不同,是中国划分标准,五带的划分标准依据是各地光热不同,是世界范围内划分的五带。耕地类型和耕作制度分不清,例如: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是____学生很容易答成旱地,正确答案应该是一年一熟。
2.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内蒙古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适合发展____。第一空学生很多答草原,而答案应该是草地,草原属于植被类型,草地是土地利用类型,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这说明学生不仅概念不清而且地理基础知识不牢固,不清楚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哪些,从而造成这种错误。这些概念和基础知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强调。
3.学生存在的第三大问题是错别字严重。我在历次批卷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学生易错的字,菲律宾写成非律宾,韩国写成朝国,冬春季写成东春季,琼州海峡写成凉州海峡,陕西写成狭西等等。对于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教师心里要有数,并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时都要加以着重提醒。
教师在课堂上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点拨,光靠一科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自如的,教师要在多学科领域都有涉猎,才能使点拨和引导趣味横生。例如:季风气候中关于夏季风的知识,有关的诗词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就是夏季风,有时间老师可以讲讲赤壁之战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这就要求老师既要有语文知识还要有历史知识,老师这样讲课学生喜欢听,也就牢牢地记住了夏季风。
优等生存在的问题是概念不清,那我上课时多强调概念之间的区别,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区分开。中等生存在的问题是上课有时开小差,基础知识不扎实,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多提问,而且提问尽量简单些,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提高中等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对地理学习就感兴趣了,同时也避免他们上课开小差。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根本不听课,认为学习没用,老师课后和学困生就要多交流谈心,告诉他们即使不考大学,学习知识也是有用的。对于学困生,我在知识上要求不高,更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因为老师除了教书还要育人。例如,我曾经举行过“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在活动中一名“学困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捡扔在地上的废旧电池,有时捡了满满一兜子送到我的手里,我真的非常感动,因为我自己都没做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国家非常重视环境问题,这样的孩子虽然考试不及格,但有正确的人地观,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总之,老师的引领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老师引领能力就相当于珍珠项链的绳子,具体的知识点就是一粒粒珍珠,如果没有绳子,珍珠会洒落一地,你用手去捧,很容易散落一些珍珠,只有用线串起来,才能很轻松把所有珍珠拿走。而这根绳子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引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