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艳
(菏泽学院 山东菏泽 274000)
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已然成为一种日常活动。然而,在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大部分是各个老师“智者见智”,以自己的活动组织经验和对绘本的理解来展开活动,并未受过专业的培训或指导,在开展绘本阅读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教师眉飞色舞拿着绘本站在幼儿前面用夸张的语调讲述绘本,有人说教师是一名演员,的确,在讲述绘本时,教师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语调、恰当的肢体动作,将演员的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幼儿的注意力被其深深吸引,安静地听着,认真看着画面,甚至会随着老师的讲述而有情绪的变化。教师讲述完之后总结了一个道理,幼儿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喊着“再讲一个吧”!相信这种场景在幼儿园里随处可见,似乎活动目标已达成,然而却把幼儿紧紧的限制在了观众这一旁听的角色,这时绘本与故事变成了同等的含义。[1]绘本是指图文紧密结合的图书,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每页之间的图画都具有内在的逻辑,每一幅画面都蕴含着情节的起伏、主人公情绪的变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一幅幅直观的画面呈现出来,这正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方式及识字量少的特点。幼儿对画面进行观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去体会去想象,最终形成独特的理解,这就是幼儿在讲述绘本时会有不同版本的原因。
当前市面上流行的绘本大多是翻译外国的优秀读物,本国原创绘本较少,一些商家也意识到了幼儿读物的巨大潜在商机,绘本数量和种类较多,有的以爱为主题,如宫西达也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李奥尼的《小黄和小蓝》、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有的以情节的搞笑见长,如佩特,哈群斯《母鸡萝丝去散步》、宫西达也的《好饿的小蛇》;有的引导幼儿关注细节,如田村茂的《蚂蚁和西瓜》;有的是让幼儿懂得保护自己,如珊蒂.克雷文的《不要随便摸我》、土屋麻由美的《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还有的是知识类绘本,如苏珊娜.莉娅《各种各样的家》、乔安娜.柯尔的《神奇的校车》。总体上说,小班的绘本应图画优美、颜色鲜艳、情节简单;中班的绘本应图文并茂、情节稍复杂一些;大班的绘本篇幅长、情节具有一定地逻辑性、文字增多。[2]
绘本的字较少,然而构思巧妙,画面优美,意蕴深远,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对绘本的阅读是不需成人强制要求的,有人说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受识字量的限制不能自己读故事,但是绘本却让幼儿自己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幼儿看到、听到了那里的鸟语花香,感受到了人物情绪的起伏,体会到了情节的曲折变化,随着他们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哭泣,但最终是获得了心灵的满足,这便是绘本阅读的目的。这一阅读过程大致为: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了解图画内容——教师完整讲述,加深幼儿理解——揭示主题,幼儿多形式体验。[3]
在这一阅读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是“导”而非“体”。教师需用一张无形的大手控制着整个活动,但是故事情节的展开、画面情绪情感的传达、主题意义的总结是幼儿主动发现的。(2)允许幼儿有不同版本的讲述。马拉古兹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指出“其实真的有一百”,我们不要偷走那“九十九种”语言,而只给孩子留下一种,教师应允许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诠释绘本,通过交流、讨论,幼儿自己主动去修改、去重建自己的理解。
当前有许多绘本是关于友情亲情,也有一些是培养儿童良好性格,还有一些是关注幼儿心灵成长的书。他们把抽象的概念融入到优美的画面、性格鲜明的人物和感人的情节中,让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亲身体会各种情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
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大致为:教师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师幼共同阅读绘本—— 阅读活动延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注意:(1)让幼儿切身体会人物的情绪。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教师可以让幼儿表演,通过扮演角色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这里的表演内容既可以是故事内容的模仿,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再现。(2)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幼儿主动提出。教师可以多问几个“怎么办”,发挥幼儿解决困难的主动性。
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时经常会发现幼儿对某一本绘本特别的着迷,每次吃完饭都抢着拿那一本书,谁抢到了这本书,他的周围就会围着好几个人一起看,教师可以分析幼儿迷恋的原因,并将其延伸。如在阅读《蚂蚁和西瓜》时,幼儿特别喜欢,每次吃完饭,几个小朋友拿着这本书用手指找蚂蚁,似乎是特别喜欢蚂蚁,教师便以认识蚂蚁为主题,在组织开展的科学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社会活动中充分的认识蚂蚁。开展这一阅读活动的过程为:发现幼儿兴趣——明确主题活动——寻找适合主题的绘本——师幼共同阅读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