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版照相机琐谈(13)美国SPEED GRAPHIC 4×5英寸胶片干版照相机和德国NETTEL 10×15cm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

2018-02-25 05:58图文雨晨倩
照相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快门速度取景器画幅

图文|雨晨倩

当照相机的发展进入干版、胶卷时代以后,在1890~1920年期间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简易相机、普及型相机开始大量的生产并不断的投放市场,为广大民众进行摄影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与此同时,当时社会上的报刊、杂志、广告业、新闻业、文化体育界等媒体,为了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都需要大尺寸的照片,并以优先刊登为优惠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欧美的一些相机公司和相机厂,纷纷研制和开发携带方便、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大画幅照相机,并不断的推向市场。

从有关的资料和相机实物可以看到,在这一时期,欧洲主要推出的便携式、大画幅相机是5×7英寸、9×12cm和10×15cm等机种,其中既有普及型相机,也有高档的专业型相机。

在美国,同时期推出的便携式大画幅相机,主要有柯达相机公司推出的柯达No.5 5×7英寸的干版、胶卷两用相机和柯达No.4 4×5英寸的干版、胶卷两用相机等。

以上这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早期便携式大画幅相机,都有四、五十年的生产历史,可谓照相机中的长寿机种。特别是4×5英寸的干版相机,由最初的玻璃干版到今天的胶片干版,仍是许多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喜欢使用的大画幅相机之一。

现在看来,当时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9×12cm和4×5英寸这两个机种,也是当时最受职业摄影师欢迎的两个机种。

实际上,这两种干版照相机的实际有效画面的面积相差并不多,只是4×5英寸的底片面积比9×12cm底片的面积稍大了一些。

由于专利权的问题使这两个机种在设计理念和风格、结构和外观造型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最后4×5英寸这个机种以画幅尺寸更大一些、使用方便、功能完备等优势,一路走到了今天,而9×12cm这个机种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初就已走到了尽头。

本文主要介绍两款不同画幅尺寸的早期干版照相机的结构和特点。一款是美国的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的后续版;另一款是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奈特10×15cm布帘快门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的结构和特点,仅供参考。

美国快速格拉菲克(SPEED GRAPHIC)4×5英寸折叠式干版照相机

美国的格拉弗莱克斯相机公司是著名的老牌相机公司之一,该公司生产历史悠久,创建于1902年。1905年曾与柯达公司合并,几经周折,于1945年正式改名为格拉弗莱克斯相机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相机产品众多,其中格拉菲克干版系列相机是该公司的著名品牌和高档专业技术型相机之一。

这台格拉菲克4×5英寸的干版相机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215mm(高)×160mm(宽)×110mm(厚)。体积较大、分量较重,该机用较厚的优质木料和金属薄板制作,外贴黑色饰皮,十分坚固耐用(图1),机身底部设有三脚架的螺丝孔,机身左侧设有宽大的手提带。

按住机顶的前盖板开启钮,前盖板被弹开,把前盖板扳成与机身呈90°时,前盖板可被机身两侧的金属支撑杆锁住(图2)。

前盖板的外形尺寸为170mm(长)×145mm(宽),前盖板的中间设有一个金属标牌,标牌的中间压印有GRAPHIC标识,标牌的下部压印有GRAFLEX INC.标识。前盖板上设有宽度为80mm、长度为170mm的金属轨道。

图1 格拉菲克相机外观

图2 前盖板外观

前盖板的前部各设有一个调焦钮,左手、右手均可以调焦。在右侧轨道的前部旁边有一个小扳手,小扳手与右侧的轨道平行时,可顺利的调焦,调焦后,可将小扳手扳向与右侧轨道呈90°时,就可以把调焦钮锁定。

图3 小定位块

图4 皮腔的最大伸长状态

图5 相机右侧

图6 机身后部

图7 折叠式遮光罩和毛玻璃取景、对焦屏

图8 左为美国原厂4×5木制底片盒,右为日本产4×5底片盒

图9 相机顶部

该机在轨道左侧的前部设有距离标尺,调焦范围由6英尺~∞,这个距离标尺和后背毛玻璃屏的距离为230mm左右,显然不是为该机标头(焦距135mm)设置的,而是为更换长焦距镜头设置的。该机的标头没有设置距离标尺,而是在轨道上设置有定位。

图3为在轨道上设置的两个可移动的小定位块。不需要定位时,可把两个小定位块向外翻转90°,定位解除,镜头可以在轨道上自由移动;需要定位时,松开小定位块的螺丝,调整到需要的定位处,再拧紧两个小螺丝即可。

该机镜头的底部设有一个小扳手,把小扳手扳直就可以把镜头沿轨道顺利的拉出,然后把扳手向右转回原位,就可以把镜头固定在轨道上。

该机安装有超长的皮腔,皮腔的最大伸长可达到330mm(图4),标头最近的拍摄距离实测为150mm左右,因此该机可进行1∶1和大于1∶1的微距摄影。

该机除了安装有镜间快门外,在机身的后部还安装有布帘快门。机身右侧的上部设有布帘快门的上弦手柄(图5),逆时针旋转这个手柄,可给布帘快门上弦,上弦时可看到在手柄下面的小方窗内,会顺序的出现T、30、50、125、500这样的几个数字,数字与数字之间都有明确的定位声响。T表示为布帘快门常开,此时可使用镜间快门来拍摄。如果使用布帘快门拍摄时,可再打开镜间快门上的T门,并将光圈开至最大,用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屏进行取景和对焦。

该机的布帘快门速度除T门外,只有最实用的1/30s、1/50s、1/125s、1/500s四档。该机的快门释放按钮设在机身右侧前部的下面,快门按钮为按键方式。

机身的后部设有用金属薄板制作的折叠式遮光罩,按住遮光罩底部的开启钮,遮光罩可被弹开(图6、图7)。从右侧向外扳开这个毛玻璃屏框架,可以横向插入4×5干版底片盒,抽出底片盒上的挡板即可对底片进行曝光,插回挡板,抽出底片盒,可进行底片的冲洗。

该机可以使用原厂生产的木制4×5底片盒,也可以使用通用的日本生产的4×5底片盒(图8)。

在机顶的右端设有光学取景器,取景器与左边的自动测距器连成了一体(图9)。自动测距器采用双影重合的对焦方式,在机身内的左侧设有从测距器内伸出的金属连接杆,连接杆一直延伸到机身的底部,与固定在轨道上的金属杆相连接。调焦时,通过轨道的移动来带动取景器内的黄斑同时移动,完成自动测距。该机自动测距的范围由1.5m左右~∞。调焦距离超过1.5米后,由于连接杆的自动分离,测距器不起作用。

这台美国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的取景方式有三种可供选择:

①使用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屏取景和对焦,适合于近距和微距拍摄,取景直观、无视差、对焦精确,可保证拍摄画面有很好的清晰度。因此,可使拍摄的成功率明显的提高。

②使用机顶右侧的光学取景器取景,利用自动测距器进行快速对焦。在取景器的4个边上,各有一个小三角形的指针,提示在10米以内的近距拍摄时,由于视差问题,取景的画面应在这4个小三角形的范围内(图10)。如果拍摄10米以外的中远景,可把取景器内的这个带小三角形的画框取下,进行拍摄。

③使用该机的框架式取景器进行取景。框架式取景器的前框架,设在镜头板的上方,向上拉出这个框架后,再继续向上拉出另一部分的折叠框架,形成了框架式取景器的前半部。向上翻起机身后部上方的另一个取景窗,前后两个框架窗就构成了该机的框架式取景器(图11)。利用这个框架式取景器,可进行抓拍。

为了解决近距离拍摄的视差问题,机身后面的这个视窗,可以进行调节(图12)。在这个后视窗上有4档拍摄距离的刻度,即∞、15、8、6英尺,拍摄距离为∞时,后视窗处于框架的最低位置。随着拍摄的距离越近,后视窗的位置也逐步升高,到拍摄距离为6英尺时,后视窗的位置处于后视窗小框架的最高位置。中间距离档都有相应的定位,调节十分方便。

这台美国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配备有两支不同的高素质镜头。

图13为该机的标头外观(GRAFLEX)。镜头的右下角为光圈的调节,镜头的光圈范围:F4.7、F5.6、F8、F11、F16、F22、F32共7档。镜头与光圈之间压印有FULL SYNCHROMATIC MADE WOLL.EWSAK FOR GRAFLEX INC.标识,表明该机由勿伦赛克公司为格拉弗莱克相机公司制造的全速同步快门。

镜头的上方为快门速度调节刻度,该机的快门速度为T、B、1~1/400s共11档,用红色字体标示,镜头有浅棕色的镀膜。该机除了设有T、B门外,在1~1/400s的快门速度档的任何一档都可以形成T门,以方便取景和对焦,取景对焦后,再次按下上弦扳手旁边的快门开启钮关闭快门(图14),此时就可以进行拍摄。该机的镜头内圈刻有GRAFLEX OPTAR 1∶4.7 135mm,镜头号No.622513,该机快门工作正常,镜片十分洁净。

图15为该机配备的另一款早期高素质镜头的外观。镜头由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市的依莱克斯光学公司制造(ILEX OPTICAL CO.ROCHESTER.N.Y.),快门为一次按压方式释放,不需要上弦,快门的型号为No.1 UNIVERSAL,快门的速度范围T、B、1~1/100s共9档,光圈范围F4.5~F32共8档。

图10 四边的小三角指针

图11 框架式取景器

图12 后视窗

图13 标头外观

图14 快门开启钮

图15 另一款高素质镜头

图16 镜头最大下俯状态

镜头的内圈刻有ILEX PARAGON ANASTIGMAT F4.5′E.F.5″(127mm)SERIES.S,镜头号No.49670,镜头没有镀膜。这支4×5大画幅镜头的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100s,镜头也没有加膜,表明这是一支早期镜头,镜头做工精细、结实、耐用,镜片十分洁净,快门工作正常。

图17 镜头最大上仰状态

图18 GRAFLEX OPTAR F4.7 135mm镜头的实拍效果

图19 ILEX PARAGON ANASTGMAT F4.7 127mm镜头的实拍效果

图20 两款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

该机上述的两支配套镜头的镜头板尺寸,均为92mm×94mm,与早期版的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的镜头板(100mm×100mm)不能通用和互换。

松开镜头板上部两侧的旋钮,可使镜头上移,也可以向左和向右移动一定的距离(图16、图17)。

为了了解这台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两支配套镜头的素质,曾进行了实拍。实拍使用的4×5底片为上海申贝办公机械有限公司感光材料厂生产的上海牌ISO100黑白散页片4×5IN,两个4×5底片盒各装两张底片,横幅、竖幅各拍一张。

图18为GRAFLEX OPTAR 135mm F4.7镜头的实拍效果。实拍光圈F22,快门1/100s,可看到,这支镜头在侧逆光拍摄的条件下,反差适中,画面中心和边缘的清晰度都很好,线条十分锐利,暗面的层次非常丰富,表现令人满意。

图19为没有镀膜的ILEX PARAGON ANASTGMAT 127mm F4.7镜头的实拍效果。实拍光圈F22,快门1/100s,可看到,在同样条件下,这支镜头的反差较高,画面的中心和边缘的清晰度都很好,线条十分锐利,暗面的层次稍差一些,镜头的反差和锐利是这支镜头的主要特点。

从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这台后继版的美国快速格拉菲克4×5相机设计简洁、功能完备、结实实用,它和早期版的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图20左为早期版的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的外观,右为后继版的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的外观。

这两款相机的主要共同之处为:

①机身和外形尺寸基本一样,均为190mm(高)×165mm(宽)×105mm(厚),机身左侧都设有宽大的手提带。两款相机都安装有自动测距器和可供选择的三种取景方式。

②都安装有超长的皮腔,可进行近距和微距摄影。

③都安装有高素质的镜头。两款相机不但都安装有镜间快门,而且还安装有布帘快门,因此,只要是焦距范围在120~300mm之间早期没有快门的座机头和快门已不能工作的镜头,都可以使用布帘快门进行拍摄。

两款相机的不同之处体现在:

①后继版把自动测距器由机身的右侧移到了机身的顶部并与光学取景器连成了一体,使该机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简洁,使用也更方便。

②图21为两款4×5干版相机机身右侧的外观。左为早期版,右为后继版。由于后继版的自动测距器已移至机顶和布帘快门的控制机构加以简化,因此,后继版的外观更显得规整和简洁,使携带和操作更加方便。

③图22为两款4×5干版相机的后部折叠式取景罩的外观。左为早期版,右为后继版。早期版的遮光罩比较简单,后继版的遮光罩用金属薄板制作,十分规整,遮光效果好。

④两款4×5干版相机的镜头版尺寸不同,因此不能互换。早期版镜头板的尺寸为100mm×100mm,后继版镜头板的尺寸为92mm×94mm。

⑤后继版的镜头可以上仰下俯和左右移动,早期版的镜头只能下俯,不能上仰和左右移动。

⑥早期版的镜头没有镀膜,后继版的镜头已有浅棕色的镀膜。两款相机的镜头快门结构和使用方法也完全不同。

有关SPEED GRAPHIC 4×5干版相机早期版的结构和特点,可参见本琐谈(7)(本刊2018年第6期)。

德国奈特(NETTEL)10×15cm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欧洲除了流行比4×5英寸画幅稍小一些的9×12cm玻璃干版相机之外,还流行比4×5英寸画幅更大的10×15cm玻璃干版相机。

10×15cm和4×5英寸的画幅尺寸,短边基本一样,均为100mm左右。10×15cm比4×5英寸的长边多了约23mm。这个画幅尺寸的比例由于受到了职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的欢迎,因此10×15cm画幅这个机种,曾在欧洲广泛流行。

图21 两款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的右侧面

图22 两款快速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的后部折叠式取景罩

以下介绍的这台德国奈特10×15cm布帘快门折叠式干版相机,是蔡司伊康相机公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生产的一款比较有特色的高档玻璃干版相机(图23)。

相机的机身为木质结构,外贴棕色饰皮,机身左侧设有手提带,右侧设有布帘快门的调节机构。该机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220mm(长)×150mm(高)×125mm(厚),相机可以分成机身、近摄接圈和镜头三部分(图24、图25)。近摄接圈为一个独立的附件,镜头板可以直接插入该机的机身。

相机的机顶中间设有一个框架式取景器的小后视窗和一个很长的机身距离调节的开口,距离调节的圆钮设在机身右侧的上端(图26)。顺时针旋转距离调节钮,该机的皮腔连同前面的镜头座板不断地向前伸出,图27为该机机身皮腔的最大伸长状态。此时,镜头座板距毛玻璃屏的距离为200mm。

图23 德国奈特10×15cm布帘快门折叠式干版相机折叠后的外观

图24 相机机身

图25 相机的近摄接圈和镜头

图26 相机的机顶

图27 机身皮腔的最大伸长状态

图28 相机的近摄接圈和镜头、镜头座板外观

图29 机身皮腔和近摄接圈的最大伸长状态

图30 相机机身的镜头板座板

图31 毛玻璃取景对焦屏和折叠式遮光罩

从图27可看到,该机的机身与镜头座板之间是靠一个可以上下活动的X形金属支撑杆来支撑的,使该机的机身伸缩自如和十分稳固。

图28为该机的近摄接圈和镜头、镜头座板的外观(因近摄接圈与镜头座板过紧,一时难以分开)。可看到,这个近摄接圈的尺寸很大,展开后的外形尺寸为200mm(长)×185mm(宽)×120mm(高),折叠后的厚度只有37mm。

近摄接圈的皮腔是靠前后两个插板连接,在前后插板的四角设有可折叠的4个金属支撑杆,打开这4个金属支撑杆,近摄皮腔可展开,近摄皮腔接圈的长度为200mm,固定距离不能调节。

该机机身皮腔和近摄接圈皮腔连接后,镜头距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屏的最大距离可达到400mm,此时,实测的最近拍摄距离为300mm左右(图29)。相机加近摄接圈后,可进行近距和微距摄影。如果不使用近摄接圈,可把镜头板与近摄接圈分开,把镜头板直接插入该机的机身(图30)。

图31为该机的毛玻璃取景对焦屏和折叠式遮光罩。图32为卸下毛玻璃屏的相机后部外观。实测画幅尺寸为95mm(宽)×143mm(长),比名义画幅尺寸稍小一些。

这台德国奈特10×15cm玻璃干版相机的机身右侧设有布帘快门的控制部分(图33),机身右侧的上部为拍摄距离的调节钮,下面是布帘快门速度调节的大圆盘,圆盘上有可折叠的上弦手柄,圆盘的下面设有布帘快门速度的调节档和快门释放小扳手。布帘快门速度的刻度十分密集而且字体很小,十分少见。大圆盘外圈的快门速度刻度为0档,与其相对应的内圈快门速度的刻度分别为1档和2档。

该机的0、1、2三档的快门速度,总计达到47档。除了有一部分快门速度重复外,实用的快门速度为35档。这比美国的SPEED GRAPHIC 4×5早期版的干版相机24档布帘快门速度还多了不少(图34)。

为了了解这台少见的装有如此密集快门速度分布的奈特干版相机的特点,以下将快门速度调节盘上的0、1、2三档的快门速度罗列如下,以供参考。在该机的快门速度调节大圆盘的右侧外圈,刻有0档的快门速度值,分别为1s、1/2.5s、1/5s、1/7.5s、1/10s、1/15s、1/20s、1/30s、1/40s、1/50s、1/60s、1/70s、1/80s、1/90s、1/100s和B、T共计17档。在大圆盘的左上角,刻有1/70s、1/90s、1/140s、1/180s、1/260s、1/379s、1/500s、1/1100s、1/2000s共9档。

由此可见,该机的0档快门速度总计有26档。与0档快门速度相对应的1、2档快门速度的刻度值分布在快门速度调节大圆盘的内圈,圆盘内圈的左上部为1档快门速度分布的刻度,有1/20s、1/24s、1/30s、1/40s、1/60s、1/80s、1/120s、1/160s、1/200s、1/480s,1/1200s共计11档。大圆盘内圈的右侧,为2档快门速度分布的刻度值,有1s、1/2s、2/5s、1/3s、1/4s、1/7s、1/7.5s、1/10s、1/15s、1/20s共计10档。

以上该机的布帘快门速度0+1+2三档的总计达到47档,除了一部分重复外,该机有效的布帘快门速度可达到35档之多,快门速度的范围T、B、1~1/2000s。

调速大圆盘下面设置的0、1、2三档的刻度呈三角形分布,小圆钮的左侧为0档;小圆钮的右侧的下部为1档;小圆钮右侧的上部为2档,小圆钮的边缘有黑点做标记,小黑点指向哪档,就表示该档在速度大圆盘上实拍的快门速度。

使用该机时,可用调速大圆盘上的手柄,按箭头方向顺时针给布帘快门上弦,然后按拍摄确定的快门速度调节大圆盘边缘上带缺口的指示标记。按住这个标记,把缺口左右移动对准所确定的快门速度值即可,各档快门速度之间都有明确的定位。

该机布帘快门调节的0、1、2三档的作用和调节方法如下:

例如,确定使用拍摄的快门速度为1/260s,此时可将大圆盘上的缺口对准0档的1/260刻度进行拍摄。如果下一张底片的拍摄快门速度需要1/120s时,就可以不用调节大圆盘上的缺口,只要把控制档的0档转换成1档即可,因为0档的1/260s对应的正是1档的1/120s。以此类推,通过换档可以节省快门速度调节的时间。

图35为该机布帘快门T门(常开)的状态。插上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屏,把光圈开至最大,距离调至∞,可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远处十分清晰的影像,该机快门仍能正常工作。

该机安装有高素质镜头,镜头内圈的标识为EURYPLAN SERIS Ⅴa F4.8 F=180mm SCHULZE BLLERBECK.COERLETZ,镜头号No.17219,镜头没有镀膜(图36)。镜头的光圈范围F4.8、F6、F8、F11、F16、F22、F32、F44共8档,多叶片组成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该机的镜头可以上下和左右移动,可以更换广角、中焦、长焦等各种大画幅镜头。

由于该机的机身连同近摄接圈折叠后的厚度仅为120mm,并没有达到镜头焦距F180mm的长度,因此,在使用该机标头拍摄时,不需要卸下近摄接圈,利用机身的皮腔就可以进行调焦。因此,这个近摄接圈可以始终与机身连接在一起,方便拍摄,正因为如此,该机在使用时有头重脚轻之感。这台德国蔡司奈特10×15布帘快门玻璃干版相机设计新颖,做工精细,特别是该机布帘快门的结构和密集的快门速度成为该机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像该机1/2.5s、1/379s等这样的精确快门速度,不但极为少见,如果没有精密的测试仪器是难以测出的。

图32 卸下毛玻璃屏的相机后部外观

图33 相机机身的右侧

图34 调速大圆盘、小圆钮和快门扳手

图35 布帘快门T门(常开)的状态

图36 相机的镜头

综上所述,以上所介绍的美国格拉菲克4×5干版相机的后续版和德国蔡司奈特10×15cm玻璃干版布帘快门相机都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机种,两种不同画幅的干版相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这两个机种的干版相机都具有特定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快门速度取景器画幅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小画幅已死?小画幅摄影器材的生存现状
快门您用好了吗?
相机学院
可爱金狮狨上线当摄影师脑袋钻进遮光罩站错位置
有缩小镜吗?
我有相机,你愿意拍照么
数码单反相机取景器的选择应用
逆光之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