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茜 窦雪锋 李想 姚靖龙
摘 要:近几年,高校学生中感染艾滋病比率不断上升,大学生正在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高危人群。本文将以某大学为例,围绕高校艾滋病防控相关问题,以随机抽样法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从管理人员及学生群体中获取的访谈内容和问卷调查中进行统计,深入分析了艾滋病在高校的传播形势和现状后,提出了科学的大学生防艾宣传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防艾
一、绪论
自从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在全球其范围内艾滋病就以十分惊人的态势扩散。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的《最新艾滋病流行情况》内容显示,过去40年中,艾滋病已夺走了3500万人的生命,目前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已经到达3670万。2016年中,新增艾滋病毒感染人数180万,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100万。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信息,2017年全年,全国艾滋病发病57194例,发病率4.1450/100000;死亡15251人,死亡率1.1053/100000。根据现有数据推测,2018年中国现存艾滋病患者96万左右,接近100万人[1]。
研究显示,我国艾滋病毒(HIV)感染者以15~29岁的人群为主,卫生部2005年已将高校大学生列入艾滋病高危人群[2]。2011年至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3]。
由此来看,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防艾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通过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任务访谈等方法,对高校学生的防艾知识了解情况进行了解,并针对目前的状况对高校学生防艾知识宣传教育模式进行探索。
二、研究内容及问题分析
(一)研究概况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及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防艾知识宣传教育在高校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某大学为例,对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的意义及现状进行探究,总结在防艾宣传中的已有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本次调查研究数据来自某大学在校学生、教职工,主要通过采访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信息。用随机抽样采集资料,对该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收到的484份问卷中,男生占比约64.46% ,女生占比35.54%;汉族占比98.96%,少数民族占比1.03%。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在18岁至22岁之间,学历层次从本科一年级到硕士二年级。此外,还对学生、教职工、高层管理干部、教辅、后勤人员进行了抽样采访。
(二)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根据防艾知识宣传及调研来设置选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于艾滋病知晓率超过96%,高于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基本要求。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艾滋病在长期服药后能将病毒承载量控制在不传染的程度”这一基本知识并不了解,部分人甚至对此有所怀疑,可见学生知识来源欠缺科学性系统性的学习。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性知识的了解大多来自于网络等媒体。学生虽然对艾滋病相关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导致错误的认知,最终形成恐艾心理。
据本次项目统计,80.99%在校大学生不反对发生性行为,并且表示支持和理解。但是,与这样一个开放的思想观念相对的是大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的匮乏和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欠缺。根据项目数据的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较低层,仅在基本常识上有所了解,对艾滋病临床症状、经历历史阶段、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却知之甚少,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了解也不够。21.0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且都普遍地认为艾滋病对自己来说还是一个触不可及的话题。从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5~24岁的学生新增感染艾滋病病毒中,同性造成的感染占82%。另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女学生性别比是11∶1。据了解2011-2015年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占到96%,男男同性传播占到57%[3]。因此,大学生同性之间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也就显得理所应当,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的防艾知识宣传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对于不少高校学生来说,生理健康课作为学校的选修课之一并不陌生,防控艾滋病的知识多是课上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北京某高校校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生理健康选修课的老师主要来自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校医院的妇科以及人口计生方面的老师,对于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来说,专业老师确有不足。以某大学为例,该校每年都会联合校医院、校学生会以及各学院进行生理健康课知识拓展、“快闪”及演出活动,防艾宣传知识大会,调查问卷等一系列活动,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防艾重要性及危害性,共筑大学生美好明天。
三、开展大学生防艾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艾滋病到目前依然是可防不可治的疾病,科学预防是减少艾滋病蔓延和扩散的最有效手段。大学生作为拥有开放的思想观念和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一个群体,对其开展科学合理的防艾宣传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开展防艾宣传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身防艾知识的增长,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同时,可以发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防艾,人人献计出力,协同政府、社会多方努力,共同承担防艾社会责任,从而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相反,如果任其发展或者缺乏高度重视,将会对社会安全带来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引领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潮流。整个人群具有思想开放、易于接受知识、包容性强、对社会文化的敏感度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大学生中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比在其他的社会阶层中收到的效果更快、更好。
四、大学生防艾知识宣传教育的模式探索
从防艾宣教的总体形势上看,当前我国的防艾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如每年的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和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仅在中心城市集中搞宣传活动,缺乏长效的、深入的宣传教育机制,而大学却少有涉及或涉及不多。对于这种情況,建议采取以下模式来加强防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第一,在对大学生进行防艾教育时,要还得加强其针对性、长效性、规划性。
第二,将防艾知识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在班会团会中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
第三,将防艾知识宣传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来,专门设置生理健康课程。
第四,利用学生活动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防艾活动中来,使他们了解防艾知识。
第五,加强朋辈宣传教育,使同学们做到主动宣传的教育效果。
总之,要做好大学生防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就要建立起系统的、多维的、高效率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体系,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勇,黄匡时.全球及中国艾滋病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和死亡特征[J].人口与社会,2018,34(04):78-88.
[2]熊焱强,李志红.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现状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01):126-127.
[3]伍迎春.近10年来我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校医,2018,32(05):389-39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