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丽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中医辅助护理对下肢丹毒疗效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下肢丹毒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及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组)和观察组(中医辅助护理治疗组),各5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C、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进行比较,同时对其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hs-CRPC、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两组患者数据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C、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49例/92.45%总有效率、51例/96.22%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例/79.24%总有效率、44例/83.01%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下肢丹毒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炎症情况,提高了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下肢丹毒;中医;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4..02
丹毒是皮肤科临床上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急性感染疾病,该病的发生多于患者所处环境以及细菌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患者感染该病后,存在>2~5天的潜伏期,而后身体会出现发热、恶心等临床症状,同时受累部位还会出现红肿以及触痛等体外症状[1]。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蚊虫叮咬所致,革兰氏菌入侵体内是导致该病的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多累及与人体下肢,故此又称之为下肢丹毒。临床治疗时,多采用抗感染、抗炎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目前社会多数人群多存在对该类药物耐受性强的特点,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会拖延患者治疗的进度,从而降低其疗效,且还会引起患者反复发病的特点[2]。本次研究中,为提高下肢丹毒患者的疗效,以彻底治愈病症为目的,为其采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中医护理,发现效果确切,同时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下肢丹毒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对其进行了相关过敏源及血常规等检查,同时均出现了下肢肿胀以及疼痛等临床表现,均确诊为下肢丹毒,均符合相关传染性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按照就诊顺序及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组)和观察组(中医辅助护理治疗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14例,年龄19~57岁,平均(40.63±4.19)岁,左、右、双侧下肢病变分布分别为17例、26例、10例;观察组男37例,女16例,年龄21~58岁,平均(42.39±4.35)岁,左、右、双侧下肢病变分布分别为20例、25例、8例。两组患者均排除存在意识障碍及存在相关治疗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同时给予按时服药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无其他特殊处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辅助护理措施,具体为:对于无皮损的患者,可给予中药贴服,药物选用赤芍、土茯苓、虎杖、黄柏、金银花等,用水煎煮,打碎后敷于患处,同时对于存在破损状况的患者,可采用上述药物,在贴服前,可将药汁滴在患處,而后采用纱布包裹,待皮损消失后,再次选择贴服。对于存在疼痛的患者,可选取合谷、大椎、曲池等穴位进行穴位按摩,若疼痛无缓解或缓解程度较轻的患者,可加入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
1.3 评估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C、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进行比较,同时对其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hs-CRPC、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两组患者数据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C、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49例)、总满意度96.22%(5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4%(42例)、83.01%(4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丹毒具有起病急及发展快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多累及与人体下肢,该病作为一种炎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中认为该病的特点属于流火的范畴,外感毒邪、触之灼热、焮热肿胀是该病的发病特点[3-4]。本次采用中医辅助治疗,给予患者中药贴服,药物包括虎杖、黄柏、金银花等,能对患者起到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以及祛瘀止痛等效果,加入相应的按摩等护理,降低其疼痛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给予下肢丹毒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炎症情况,提高了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宏宾,王友力,陶茂灿,等.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19(7):88-89.
[2] 钮晓红,陆春红,张晓洁,等.清火解毒法对大鼠下肢丹毒模型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8):1940-1943.
[3] 刘爱琳,李 利.喜炎平液注射夜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4):162-163.
[4] 张 敏,姜热热.中药煎剂湿敷治疗湿热下注型下肢丹毒患者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1):78-79.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