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激励策略供给侧改革研究

2018-02-24 02:35黄霞
青年时代 2018年34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高校教师

黄霞

摘 要:教师是高校的重要人力资源。高校教师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加强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研究,实施精准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凝聚人心、开发人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提出了拓展供给主体、丰富供给内容、优化供给方式、优化供给环境等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激励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激励供给侧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资源,是高校生命的支柱。高校教师的工作狀态和业绩,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课题。高校对教师实施激励,要克服高校教师激励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畅、动力机制不足、激励措施不准等体制机制障碍,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结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特点及需求端,采取合理的激励策略,提供“引领性”的激励供给、“精准性”的激励供给、“有效性”的激励供给,即“科学的供给”,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激励需求端与供给侧动态匹配、精准对接,实现高校教师激励效能最大化。

一、拓展供给主体:多元主体共治,凝聚激励合力

供给主体单一、激励渠道狭窄,难以满足教师多元化、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必将导致激励措施和激励效果弱化。高校教师激励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责,而且是各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协同发力的工作,要牢固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的理念,建立党政齐抓共管、人事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激励机制多元供给主体格局,充分发挥各类激励主体的积极作用,凝聚高校教师激励的强大合力。各供给主体要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了解高校教师激励政策,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师生命周期的研究,以费斯勒(Fessler)的生涯循环理论为主要依据,从职前、入职、在职到离职的整个职业生涯,围绕适应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更新阶段和退出阶段等6个阶段,从文化、制度和宏观层面,构建多维立体的激励供给体系。同时发挥制度在规范、调节和保障高校教师有序激励、平衡运行过程中的功能,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激励体制机制。

二、丰富供给内容:优化存量增量,提升激励质量

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师激励主要体现在物质奖励方面,片面地以提高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和薪酬水平来取代教师激励机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生活丰富,以及教师个人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实现,物质激励效益逐渐弱化,教师更加关注职业发展、更高层次精神追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马洛斯在《动机与个性》里将人的需要理论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即高校教师不是简单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维度需求的“复杂人”,高校教师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已经使其完全超越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物质需求阶段,进而追求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校要在巩固、提升和优化物质激励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广阔的职业平台,更加关注教师需求、职业发展、工作条件、生活品质和价值实现,扩大激励的供给存量和增量,提升激励质量,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优化供给方式:分类精准施策,增强激励实效

需求是激励的原动力,满足需求才能激发动机。只有精准施策,才能增强激励实效。当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普适性,没有充分考虑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理想追求、工作心态和发展目标,忽视了不同类型、层次、年龄、岗位教师的不同需求,因此制定的激励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可以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师生命周期的研究,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身份特征和现实需求,优化激励对策的供给方式,分类精准施策,增强激励实效。适应和调整阶段的教师是兴奋感时期、学习者身份,可以采取文化激励和参与激励为主;成熟阶段的教师是归属感时期、满足者身份,可以采取信息激励和目标激励为主;停滞阶段的教师是怠倦感时期、反思者身份,可以采取竞争激励和榜样激励为主;更新阶段的教师是成就感时期、资深者身份,可以采取信任激励和期望激励;退出阶段的教师是苦涩感时期、退出者身份,可以采取价值激励和荣誉激励。

四、优化供给环境:完善制度文化,营造激励氛围

高校改革发展稳定,需要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就高校教师而言,需要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高校要挖掘学校形成的大学精神,树立和宣传学校师德师风标兵,加强文化环境、学术环境、育人环境等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教师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供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与科研竞赛,提供教师人生出彩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教研室、科研设施及学习交流、开展专业讲座等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当然,无论是学风的形成还是校风的建立,无论是教风的养成还是师德的塑造,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只有长期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与激励环境才能使这种优秀文化不断沉淀。而一旦形成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便能在高校与教师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彼此建立一种相互信任体系,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胤,武丽民.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构建研究—基于教师发展理论的思考与设计[J].江苏高教,2017(5):59-63.

[2]潘红,杨姗姗,赖元峰,林钻辉.基于需要五个层次理论的高校教师激励策略和措施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18).

[3]厉祎,薛蓉艳,吴淑娟.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策略[J].科教导刊,2012(13):150-151.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高校教师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