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极地科考过程中,队员们不止一次与北极熊偶遇……
北极熊体态丰腴、毛发洁白,外表“萌”是队员们对它的一致评价。然而,不要被北极熊的外表“蒙蔽”,北极熊嗅觉灵敏,在很远的距离外就能闻到食物气味。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是海豹,一般而言它并不喜欢主动袭击人类,但目前由于食物减少,北极熊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甚至出现了熊吃熊的情况,那么其袭击人类的风险就比以往更高了。
北极熊可以算作北极地区食物链最顶端的“王者”,其捕食能力很强、奔跑速度很快,科考人员的雪地摩托都不一定能跑得过它。也正因如此,冰上作业除了防止落水,防熊同样是最为重要的安全保障工作。
冰站作业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北极熊。对于防熊,考察队有严格程序,主要分四步。
上冰作业审批
所有上冰人员(不包括防熊人员)必须在上冰前一天提出申请,经考察队批准后才能上冰。未获批准人员不得自行上冰。
上冰侦察
对于短期冰站,冰站负责人带领1~2人先下冰测量冰厚,确定作业范围,并安排防熊安全保障人员上冰,观察周围环境、往返路线及冰况。确定安全后,作业人员才能上冰,并确保在作业范围内作业。长期冰站每天作业前须从驾驶台瞭望侦察,确保没有北极熊在站区及周边区域出现,作业人员方可下冰。雪地摩托驾驶员须先把防熊安全保障人员运送至各个作业点。防熊人员就位后,作业人员方可前往作业点。
上冰程序
上冰人員作业前须检查通讯装备,按预定路线乘车赴工作区,防熊人员携带枪支同行。作业期间,冰上人员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雪龙船值班人员和冰上防熊人员负责观察相关区域,发现可疑目标,及时通知驾驶台和队员。确认目标后,发布警报,雪龙船核实报警后,拉响汽笛,通报所有冰上人员按预案进入“苹果房”(冰上设置的临时安全屋),船附近人员立刻返船。作业期间,防熊安全保障人员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参与作业。
应急措施
听到汽笛或接到其他人员报警,防熊队员须迅速前往北极熊和考察队员之间,掩护队员转移,按就近原则前往“苹果房”、小艇或回母船;直升机听到报警应迅速备航,接到指示后,迅速起飞,驱赶北极熊,掩护队员撤离。短期冰站作业若遭遇北极熊,队员须在直升机把熊驱赶至安全距离以外后,方可撤离冰站上的仪器设备。
历史上,第二次北极科考在进行长期冰站作业时曾遇到过北极熊接近,当时,正准备作业的队员们立刻放下设备进行避险,随船的直升机升空开始对北极熊进行驱离。北极熊由于害怕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会逃离冰站现场,但是那次驱熊时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跑出一段距离后,那头北极熊或许是体力不支,最后将头埋进雪中一动不动,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可当直升机返航、队员重新开始作业后,那头北极熊又慢慢地向冰站走来,使得科考人员再次中止科考作业进行驱熊,当天直升机和北极熊这样的“攻防”反复了好几次。
如果说利用直升机驱熊是防熊过程中的“出击”,那么组织防熊队员站岗值班便可算作“防守”。
据了解,第九次北极科考防熊队一共有15名队员,均由船员兼职担任,他们中间有驾驶员、水手甚至厨师。防熊队在站岗值勤时以观察、发现为主,发现北极熊后要第一时间通知雪龙船驾驶台并组织科考队员避险、撤离。其中,短期冰站作业时间相对较短不会设置“苹果屋”,那么队员就撤到黄河艇上。长期冰站设有“苹果屋”,队员依据就近原则撤到苹果屋中或返回至雪龙船。这中间我们要求,防熊队员要在掩护最后一名科考队员安全撤离后才可以撤离,不能自己先撤离。
按照防熊计划要求,短期冰站作业设立两个防熊岗哨,长期冰站上设立三个。短期冰站由于需要乘坐黄河艇摆渡至浮冰,因此四五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内两名防熊队员不再轮班,全程站岗放哨。长期冰站由于作业时间较长,防熊岗哨分为上下午两个班次,每三名防熊队员值一个班次。
“由于有防熊需求,自然资源部极地研究中心具有持枪、用枪资质,因此我们的防熊队员也是持枪站岗,但是我们要求队员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向北极熊开枪。”负责枪械管理工作的雪龙船副政委、轮机长吴健说,历次北极科考中防熊队从未对北极熊“动武”,持枪的目的主要还是以防万一。
吴健介绍称,防熊队员的用枪规定很严格,即便在站岗期间也要做到枪、弹分离,只有在发现北极熊后才可将弹夹装入枪支,情况危急时才可打开枪上保险。“为避免误伤,即便真到了必须开枪之时,防熊队员也要考虑自己、北极熊和科考队员的站位问题。比如,有科考队员在熊身后不能开枪,枪口和北极熊中间站有科考队员时不能开枪等。”
因此,防熊队员的一项硬性指标是考取持枪证。吴健介绍称,选拔和培养防熊队员时多数会倾向于年轻、视力优秀的船员,进行防熊教育后再由单位委派至武警部队学习枪械使用并考取持枪证,“雪龙船有很多船员都是从部队上转业而来,这些船员对枪械相对更熟悉一些,在防熊工作中这也算是一个优势。”吴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