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据介绍,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6次飞行。
2018年10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完成了首次水上高速滑行试验,飞机操控稳定,各系统工作正常,意味着这一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距离水上正式首飞又近了一步。接下来,AG600飞机还将继续开展高速滑行试验及其他相关试验试飞任务。据悉,此次AG600水上高速滑行任务主要进行高速水面直线滑行,重点检查不同襟翼构型下的飞机水上高速滑行姿态保持稳定性、姿态变化控制特性、喷溅特性等性能。
2018年10月1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出口海外高铁用超大直径(13.19米)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机顺利下线。它将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示范项目——印尼雅万高铁工程中大显身手。它的成功下线,让发达国家垄断的海外超大直径盾构市场有了“中国制造”的身影。
2018年9月2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制出我国首台基于原子磁力计的新型多通道脑磁图系统原型机,并成功获得高质量脑磁信号。该原型机可有效探测大脑海马区、上丘等传统脑磁难以有效探测的脑深部区域,还可有效应用于传统脑磁图难以应用的低龄儿童、帕金森患者等群体,在发育心理学和脑疾病诊断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2018年9月29日,天宫二号在轨运行两年多来,开展了众多空间科学和应用实验,科研人员成功地通过地面遥控,对留在太空中的培养箱进行温控和浇水,启动了拟南芥和水稻生长,并顺利开花结果。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中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为发展空间植物培养技术、探索保障人类长期空间生存,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018年9月27日,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李新化、戴建明等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8.1%,比目前金属材料与钙钛矿层直接接触器件的效率更高,制备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为低廉,为构筑高效光伏能源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10月4日,中国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基因与生育的联系以及了解中国人口基因结构。这项研究显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收集了超過14万名中国孕妇的部分基因组样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对孕妇少量游离DNA进行测序以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一种技术。
2018年10月9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明瑞光团队联合法国、巴西、泰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攻克了同源多倍体基因组拼接组装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在全球首次破译甘蔗基因组,揭示了甘蔗属割手密种的基因组演化、抗逆性、高糖以及自然群体演化的遗传学基础。这是第二个以中国人为主破译的大宗农作物基因组,是全球第一个组装到染色体水平的同源多倍体基因组,标志着全球农作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