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世同
[摘 要]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对于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积极推崇。在课堂上学生要求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讨论,那么,加强合作与讨论也成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必然趋势,所以,教研活动的核心之一是集体备课。不过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走出集体备课误区,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误区;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6-0091-02
我们都知道,教研活动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必然现象。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对于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积极推崇。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讨论,那么,加强合作与讨论也成为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必然趋势,所以,集体备课成为教研活动的核心之一。不过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讨论怎样使教师走出集体备课误区,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其以下作用。目前,集体备课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重视同一科目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轻视不同科目教师之间的协作
现在有不少教师有如此的观念:“集体备课”就是同一科目教师之间进行的备课活动。有不少学校对同一科目的集体备课活动还做了地点、时间和人员上的严格规定,要求每周有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实际上,现在有很多学校,同一科目教师安排在同一间办公室,在学科教学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一同讨论和交流,但不同学科教学上有一定联系的教师反而没法相互交流和研讨。目前,有的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一个学期会安排两三次有各学科教师参与的集体备课活动,可是,时间不够充足,又缺乏具体要求,结果收效不大。
记得我还在一线教学的前几年,有学生写了一篇习作《我的周末》,文章里有这样的内容,“又到星期五了,周末来了,我心里很高兴,然而在高兴的同时,新的烦恼也来了,教师纷纷布置了周末的作业。周末我比平时还忙,堆积如山的作业等我完成,我的爱好、我的自由都无法找到,周末时间最终在课外作业中完全耗尽,我多么盼望有一个自由的周末啊!”这篇文章反映出学生课外作业多,学习压力大,另外,可以看出各学科之间沒有能够很好地协作,各自“作业”,说明是管理上存在问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 忽略教师的个性差异,强调全体统一
集体备课制造了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归结起来就是“统一”两个字,主要表现为:(1)教学方法一样,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重难点、作业和测试都相同;(2)教学模式统一,导入新课方式一样,揭示知识点的手段相同,课堂语言内容一样,甚至所举例子都相同。所以,往往就会出现奇怪的事情:相同的内容体现在不同教师的课上,感觉居然都是一样的。集体备课不但制造了统一的教学模式,而且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特点。
管教学的不少领导认为:集体备课的最终目标就是划整为一。以此作为出发的起点,不少学校对集体备课做出了具体又严格的规定:授课方式统一;授课内容统一;有时连授课的课时也统一。诸多的统一,而且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者得到表扬,发不同声音者受到批评。更可笑的是,教师备课什么都统一,让人不敢独自创新。
然而教学是一项复杂善变的“工程”,绝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求同的时候应该存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风,教学一直以来提倡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改善。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1)可以显著改善教育教学效果;(2)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可以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4)可以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5)可以增强学校的教研氛围。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走进新课程,面对新教材,教师之间应该通过共同交流和探讨,去粗取精,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不过,对于大家共同讨论产生的目标和统一的教学方针不应否认,但具体的“路”还是由教师自己走,殊途同归。如果机械地统一,那么教师上课就如同在讲台上放录像而已,这遏制了教师特长和才华的施展,他们的创造精神无法体现。
三、集体备课成了领导计较得失或“一言堂”的聚会
领导者“一言堂”已成为集体备课的一种常态。按照惯例,每个集体备课组都配有一名组长,负责召集大家进行集体备课。但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不愿意发言,让组长从始至终不停地自己说,更可怕的是有的组长实行“独裁专制”,什么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其他教师无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被无情地抹杀了,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被打击了。长此以往,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沉默了,给组长包办一切,决定一切。
“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在集体备课时,优秀教师应该把自己好的经验和教案拿出来与同事分享,可是,很多人不愿意这么做,觉得要是自己这么做很吃亏,让别不劳而获地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担心自己在教学成绩考核评比时比不过别人。因此,在发言或讨论时敷衍了事,尽说客套话或废话,没有把好的经验和好的成果分享出来给大家。
四、忽略个体间的水平差异,强调集体备课的荣辱与共
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不少学校在教学成绩方面忽视过程、重视结果。有的备课组明文规定:必须进行集体备课,提高总体成绩,成员才能获得奖励。如果集体备课总体成绩上不去,即使个人成绩再好也没用。从这个规定来看,就是要总体超越,集体进步。其实这个规定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某个教师来说,其最终的教学成绩并没有以他对集体备课的贡献大小来衡量。如果忽略这一点,集体备课是无法开展好的。其实,在集体备课中,组员们对集体备课的贡献是不相同的。第一类经验丰富的、水平高的、有奉献精神的教师贡献会大一些;第二类水平低、懒散、自私的教师贡献相对就小一些;第三类专门坐享其成,猎窃别人劳动成果。假如根据以上的规定来考核,那么,后面两类教师有可能与第一类教师奖励相同,甚至还比第一类多。久而久之,第一类教师的积极性被挫伤,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懒惰态度和不负责任行为,从而造成集体备课只流于形式,起不到作用。
科学地评价集体备课,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劳有所获,罚懒奖勤,不劳不得。在这里我所说的“劳”,不只是勤劳的意思,还包括品德、智慧等因素。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如果坚持实施以上的原则,“能者”多劳;“能者”多得,应该能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鞭策落后,鼓励先进,让落后者自行上进,不断改变自我。
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误谁都不愿意,但是谁都避免不了,工作如此,生活如此,备课亦是如此。一起努力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研讨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方式,创造灿烂辉煌的教学成果,是教师共同追寻的目标。让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师教研活动的最好方式,每个教师都能把自己最好的教学思想展示出来,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 参 考 文 献 ]
[1] 逯志山.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J].中小学管理,1999(8):15.
[2] 邓公明.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J].教书育人, 2007(8):11.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