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技巧与情感表达

2018-02-24 05:07乌兰诺娃
大观 2018年12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乌兰诺娃

摘 要:文章就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歷史背景、演奏中的技巧与情感表达,对汪派琵琶在“呐喊”段落演奏与刘德海先生改编的《十面埋伏》中“呐喊”的异同、刘德海先生改编《十面埋伏》中的创新点进行了分析。从演奏者二度创作的角度出发,怎样把“死的”乐谱,通过演奏弹出“活的”画面效果,从而达到音乐的二次创作,使听众能感同身受地融入进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场景中。

关键词:《十面埋伏》;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我国的传统弹拨乐器——琵琶,堪称民族乐器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可以将多种形式、风格曲调完美体现的特点,要求演奏者掌握丰富的难度技巧,在表达乐曲的情感与技巧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同时,也要辩证看待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不可只注重难度技巧的演奏,使人聆听乐曲时只有炫技之感,没有美感享受;也不可忽略技巧运用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完美的难度技巧才能表达出乐曲想要营造的气氛和或悲或喜的情感,让听众身临其境。

一、乐曲的历史背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了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决战争夺天下的历史,而琵琶曲《十面埋伏》正是根据这一战争情景改编而成。

据《史记》记载:刘邦成为汉王的第五年,与各将士共同讨伐楚军,同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一决胜负。刘邦命淮阴侯韩信为大将,指挥全局。两军兵力悬殊,项羽军队大约有十万人左右。韩信率兵第一回合作战,形势不利于汉军,撤退。后韩信两部将联合军队共同攻击项羽,楚霸王军队出现败象,韩信继续乘胜猛击,使楚霸王军队在垓下一败涂地。而琵琶曲《十面埋伏》正是表现在战争中群体势不可挡的力量,是用音乐描绘汉军势如破竹,乘胜追击直至胜利的威武形象。

二、《十面埋伏》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分析

(一)全曲技巧、情感分析

本论文以刘德海版本为例进行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分析。现分段分析如下:

“列营”此段作为曲子的引子部分,为人们营造出开战前军队积极备战的繁忙与紧张,开篇运用“轮拂”把强音集中在“拂”上,而后运用“扫拂”技法逐渐加快加强,表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感和将士期待迎战的心理。刘版演奏创新在低八度的弹奏手法上运用了京剧节奏中的“急急风”,在“拂扫”“扫拂” 的交替演奏中,使人有一种“涨调门”的听觉感受,而“单扫”的力度速度更上一层楼,使战争的开战气息,向人迎面扑来。

“擂鼓”此段旋律由高音区渐变到了低音区,节奏如同古代战争时奏响的战鼓,由开始时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向“滚奏”推进,继而后发展为六连音,最后推向“扫弦”,通过节奏的来回切换来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后面的“掌号”部分,进行了缩减,采取的小二度的进行(由#4到5,由7 到1 ),形象地模仿古代牛角号的音响,继而由中指自三弦滑下,过渡到下一段落。

“走队”此段属于曲中较抒情的部分,旋律以恢弘肃穆为基调,表现出军队的军容、军威,主要描绘出军队的浩浩荡荡、严谨从容的场面。刘版演奏开始时速度=63,在运用“长轮”演奏主旋律时,不时用大指“挑”中、老、缠弦,表现一支支队伍走队的情形,由速度的变化表现出队伍的多寡。

“排阵”此段运用紧凑的节奏,描写军队整齐划一的步伐,侧面表现战争的紧张,演奏技巧由开始的“单分”到“摭”再由“摭弹”进行到“摭分”,音区由低音区逐步奏到高音区,层层递进,使紧张情绪如雾般蔓延在观众的心中,把观众带入到战争情景之中。在演奏此段时,手型宜用“凤眼”手型。“凤眼”手型音色坚挺,善快速,颗粒强。刘版快速的“摭分”后紧接“凤点头”,由八分音符到三十二分音符,节奏速度都越来越紧凑,表现出大战前的繁忙,紧张的备战气氛“一听了然”。

“埋伏”段要求弹奏时弹奏得紧张而弱,要表现出一切在静谧中进行,士兵们默默前行。“长轮长音”表现埋伏中的静寂,时不时出现的“滚奏”渲染士兵们不安的情绪,刘版由低音区渐渐走入高音区的布局,更使埋伏的神秘感大大增加。

“小战”是表现楚汉之战拉开了帷幕的段落,可以从“煞弦”中听到士兵们刀枪相碰,尽力厮杀的情景。刘版在层次上由开始的兵对兵的单打独斗,逐步到各个方阵厮杀声,再到大混战的声嘶力竭,节拍由4/4拍到5/8再到4/8,将情绪推向高潮。

“张良吹箫”由“长轮”奏出的楚歌配以“颤音”使人心中无比凄凉绝望。而对于深陷重重埋伏的楚霸王项羽来说,昔日家乡的旋律霎时变成了催命的音符直击心房,成为把本已濒临崩溃的脆弱精神击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呐喊”在模仿马蹄追击的紧凑“扫弦”后进入高潮乐段。这一乐段描写了楚汉之战刘邦军队所向披靡,项羽军队彻底溃败,人马在战争中丢盔弃甲,喊叫奔逃,战马嘶鸣,鬼哭狼嚎的景象,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惨烈残酷、生命的脆弱无奈。乐曲在此乐段中运用了“并二弦”、大而快的“吟、挽、推、拉”等手法,一强一弱的演奏表现出胜利者的一往无前与失败者的溃不成军。同时,在此段中刘德海先生创新地运用类似七和弦的音响效果,更加把战场上惨烈的气氛直接用听觉上的极不和谐深刻地印入听众的脑海,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追击”此段主要描写刘邦军队乘胜追击的情景。此段最富特点的是“扫弦”与“双飞”奏出的马蹄节奏的旋律,使人有一种看到一队队骑兵策马追击的听觉感受。在这段的强弱处理上,要奏出由弱渐强的感觉,有一种由远及近越来越迫近,在结束时干脆的“单扫”有几秒气口的停顿,继而一个强劲的“扫拂”宣告刘邦军队的胜利,给人以完满的听觉享受。

(二)《十面埋伏》中高潮“呐喊”段落的技巧分析

《十面埋伏》的高潮处就是在曲子的“呐喊”部分,笔者就刘版与汪版“呐喊”部分的异同作浅显的分析。

两版本相同点在于,开始处都运用了“夹扫”技巧,由连续“夹扫”整齐的节奏继而运用“扫轮”汇成一片。在强弱关系上也都是要求从ff到f再到mf,紧接“追击”部分,并且都通过大量的“扫拂”“轮指”配以左手的“绞弦”“推拉音”,用成片的特殊音响表现战争刀兵相向的惨烈场景。而这样的噪音技巧在两版《十面埋伏》中都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不同之处在于,刘版“呐喊”处开始时以7和高音降3的减四度不协和音程开始进行,汪版以7和高音3的纯四度开始,在音响效果上刘版的矛盾变化更激烈,汪版趋于平淡。两个版本在篇幅描绘上也有不同,汪版“呐喊”共98拍,刘版作了缩减与音响创新共77拍。刘版第五遍演奏“夹扫”后,右手运用连续“拂轮”技巧推至“满轮”,左手以“推拉音”技巧演奏,表现战场士兵混战一波接一波的场面。之后运用一系列左手按奏音程、和弦作虚音滑奏,右手运用“扫摇”四条弦的新技巧,使中音区滑向高音区造成尖锐的音响效果,充分表现战争的残酷紧张,高音区滑向低音区的低沉表现了情绪的崩溃,在这一系列类似七和弦的音响后“伏”琴,骤停的音响空白使人感觉到兵败一方彻底的惨烈的失败。而笔者认为这种类似七和弦的运用,不仅仅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而且突破了以往民族音乐中线性旋律的特点,使其在旋律上有了“立体感”,表现力明显增强,是琵琶音乐的一大进步。

(三)刘版《十面埋伏》中乐曲布局与技巧创新

刘版对传统版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规划,缩减为八个小标题,使曲子的演奏手段、技巧更丰富,段与段的连接更合理。在开篇综合了浦东派与汪派的演奏技法,由“轮拂”加快至“扫弦”后接“轮指”,音响气势磅礴,彰显了刘邦胜利之师的形象。在乐曲中还创造性地借鉴了京剧戏曲中打击乐的节奏型,使音乐推动力更强。在“埋伏”部分又作了低音区与中音区的对比,并在“排阵”与“埋伏”部分都特别要求音色的变化。“排阵”由扶手上六公分末品处用“凤眼”手型演奏“分”到逐渐靠近扶手“摭分”(用中指力度强)再到用食指“摭分”在“上”位置演奏(琵琶末品以上位置);“埋伏”部分要求演奏得弱而紧张。“小战”部分创新在于各种拍子的交替变化。而全曲最具创新点的应该说是“呐喊”部分,上文已谈到,不再赘述。

三、结语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具体详细地分析在演奏《十面埋伏》时,应该注意到情感表达与难度技术的统一,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不应该只重视技术的体现,情感的表达正是音乐动人之处。此曲在结构上具有标题性,分段落表现汉军在垓下之战中的英勇,以及楚军的凄凄惨惨幽怨难明,戏剧性之强也要求演奏者融情于曲。

在演奏者的实际演奏中,琵琶专业技法上如“煞”、“轮拂”、“扫拂”、大指起板的“轮”、“凤点头”以及“摇扫”的运用,需要予以技术重视。在“扫”“拂”等指法中,劉德海先生要求做到音色的统一,这使乐曲杂音减少的同时还给人干脆利落的感觉;在大指起板的“轮”的部分,要做到轮指的最强化,但同时要注意轮指的颗粒性,仿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在强化的同时与乐曲情感结合,表现“走队”每队走近继而合成一队的效果。而在对待“摇扫”这一技术时,我们更要做到既不失却摇指的连贯性,也充分保持扫弦给人的“四弦一声如裂帛”感受。在每次每首乐曲的演奏中,以此类推,不仅做到表现技术难度,也做到融情于曲,使乐曲中每个音符都表现出如电影般的画面感。

参考文献:

[1]杨靖.刘德海教学与艺术思想衍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杨靖.琵琶的理性把握及再创造[J].中国音乐,1988(3).

[3]涂维民,肖杨新.音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李光华.琵琶曲谱(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5]段文.浅析刘德海的新派《十面埋伏》[J].黄河之声,2014(13).

[6]陈爽.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