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清
小江学习成绩较好,但喜欢拖拉作业,与其家长沟通数次后,效果仍不明显。正为此事犯愁呢,有一天,我在同事书柜中无意看到一本书,名为《给自己当邮递员》。在看到书名的刹那,我的心中就不由一动:给自己当邮递员?何不试试让学生当家长的邮递员呢?将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信件让学生转交,再由其把家长的回信交回来,如此让学生参与到家校沟通中来,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孩子建立自信、走向成功,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于是第二天,我把小江叫到办公室,问他愿不愿意“当邮递员”,给自己的父母送一封信。小江有点惊讶地答应了,于是我当着他的面给他父母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你的孩子在学校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棒,如果他能及时完成作业就更棒了!”写完后我给他父母发了一条信息,告诉他们我写了封信让小江带回,叮嘱他们和儿子一起看信,回信仍然让小江带回。
第二天,小江早早就将回信交给了我,作业也按时完成了,第三天如此,第四天也是如此……我再也不用为小江的作业犯愁了。家长告诉我,他们并没有怎么督促他,只是有时会问问有没有老师的信而已。为此,我趁热打铁,又给他们写了封信:谢谢您的合作!这几天您孩子的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多鼓励他吧,让他争取期末能拿个“三好学生”的奖状!这封信我特意没封口。意外的是,在家长的回信中还多了一行小江写的字:老师,我会努力的!接下来的时间里,小江的改变可想而知……
真没想到,让学生“当邮递员”竞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依葫芦画瓢,时不时地让学生当邮差,传递着家校沟通信息。当然,为了给孩子们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写的都是表扬信,还故意不封口。而今,让学生当邮差几乎成了我与家长沟通的固定程式。学生一见到我,就会经常习惯性地问:“老师,有没有给我爸妈写的信?”
每当此时,我就会随手从桌上拿起一张纸,当着学生的面写上几句话,让学生带给自己的父母。学生拿到信后,就会乐滋滋地走了……
我想,让学生当邮差之所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不外乎它打破了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变成了事件的主角。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家校交流变得简单、快捷,即使不见面也可即时交流。但因为信息繁冗,家长在收到信息后往往也只是简单说教一番。这种家校单向的沟通因为缺乏学生本人的参与,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便会产生特定的动机。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只有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孩子从心理上产生转变的需求,才能更有效,也更长久。让学生当邮差,就是让学生在行使邮差的职责时,获得教师给他的心理暗示一一我很棒,只要改正了缺点就会更棒。如此使学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肯定,满足了受尊重和赞扬的需求,最后形成自信品格,走向成功,教育收到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乐昌市乐城第一小学 广东韶關5122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