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效语文课堂追求大语文之美

2018-02-24 19:04张元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祥林嫂主旨文本

张元元

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的生活化。考虑到高效课堂与大语文之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在备课《祝福》一文时,我尽量完整构思,抓住整体,略去部分细碎的问题,把小说环境、主旨、情节、语言综合在一起生成一堂课。语文教学有了上课的线索后,还要在组织教学,深挖主旨,让学生参与到不感兴趣的文本之中下功夫,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观照社会,磨砺精神品质,提高他们的精神的丰盈度,体会到大语文之美,这才是我的追求,这个追求也与现在提倡的语文核心素养不谋而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又用了如下的技巧。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张一弛间营造课堂气氛

《祝福》不好上,生活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那个被钳制的单一价值认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上课之初的五分钟导入部分对于气氛的营造特别重要。导语设计为: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熟悉敬佩的现当代五大名人。同我预想的一样,没有同学会提到鲁迅。我立即收敛笑容,语调上尽可能低沉地提问;深刻描写黑暗社会现状的鲁迅为什么不被你们记忆呢?是不是他带给你们的是痛苦的思考,而你们需要的是轻浮的短暂的快乐呢?

三十秒的沉默,留给学生消化老师扔给他们心灵的“炸弹”,于无声处起惊雷。然后直接抛出问题:是哪些人杀死了祥林嫂?课堂气氛也从紧张到平缓,给学生一个缓和内心紧张的时间。

在新的时代下,老师不光要学会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要学会做在课堂上做个表演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欢欣处还它个欢欣,在悲凉处还它个悲凉,从而去感染学生们去精读各个时代佳作,品位语文之美。

二、绝知文本要先读,在美读美悟中走进高效教学

语文课不仅只是一节课,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一场把握节奏的表演,是老师给学生准备的盛筵,还应该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课堂的热闹首先要从美读中来,从美读中悟。

在《祝福》中,抽出描写祥林嫂外貌的句段,基本就能理清文本的情节,发现祥林嫂生存境遇的变化。我设计的问题为:找出并反复诵读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这三次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

实践证明,诵读过程一直伴随理性思考,始终保持诵读和研读结合的意向,这就使诵读立足于巩固研读成果,成为研读积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们模仿着祥林嫂各个生存状态的语气,已能自己解决老师的提问。这次灵活的诵读设计学生给出的回答是三处外貌描写代表着祥林嫂的生存状态;从希望到失望到绝望的精神状态。这种答案不是依据老师的枯燥的讲解而获得,而是读通了文段后的必然回答。因为汉字本身就具有以声解义更以声传情的特点,而通过诵读去揣摩各段语气,把握句调调节和语气变化,必然使诵读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因此我一直认为,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美在读,美在悟,美在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对文本独特的理解。

三、老瓶也能装新酒,深挖文本内涵,体会大语文之美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如何才能提出高效有针对性,让学生有思维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引发对话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些问题是高效课堂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祝福》中,我问了一句话:祥林嫂非死不可吗?请从文本中找出依据。有的学生认为社会太黑暗,祥林嫂无依无靠,是必要死的。但也有学生认为祥林嫂的行为有点傻,别人说什么让他们说去,嫁了两次,又不是她的过错!我立即应和,“是啊,换成在坐的诸位是祥林嫂,也许祥林嫂就不会死了,嫁自己的人,让别人说去吧!但你们思考过没有:你们和祥林嫂有何本质的不同呢?

通过几个分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祥林嫂本身的性格也是造成悲剧的根源,从而让学生明白封建社会固然吃人,但更吃人的是自己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在文本教学后更深一层的精神教化。语文素养并不是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更应该是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的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素质。

四、出乎意料之外,课堂设问要有张力

挖掘完主旨后,下课将至。我又提了一个问题:谁知道祥林嫂姓什么?学生们又一脸茫然地去翻书。几分钟后,有大胆的同学提出老师你在玩我们啊!书上没有祥林嫂的姓。我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姓氏,哪些人会没有姓氏,你有吗?

学生默然间又好像有所悟。没有姓氏是因为不需要姓氏,小人物没有价值、地位,他们处于被剥夺了财产权、剥夺了姓名权的人,他们只是一部干活的机器。其实这个问题是对主旨的深化,也是为了让同学从生活中观照文本,再次体会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课堂设問的张力并非取决于设问的难度。设问时要难易适中,既不能过难又不能太容易,既不能让学生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学生无从下手,挫伤积极性。设问还要有层次性,新旧知识间一定能够衔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才能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才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为教而教,不为前辈的光茫遮蔽,通过不断探索,变低效为高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语言语素养是语文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祥林嫂主旨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主旨大意题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办手抄报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