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生
(甘肃省靖远县北湾镇富坪学校,甘肃 白银)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教育,同时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这些为中小学生个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的中小学生具有优良的个性和品质,同时接受新事物以及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地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获取,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因为家庭过于宠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状况,实际的心理素质水平较差。具体主要表现为缺乏一定的独立意识,对他人比较依赖,另外在群体合作以及小组内部探讨的过程之中缺乏一定的主动参与性,群体意识相对比较差,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比较明显,缺乏合作精神以及互相帮助的精神。
个体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各种社会活动、心理活动以及身体活动对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作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产生的重要源泉,社会实践活动对增长个人的才干以及提高个人的综合动手实践能力意义重大,只有在不断地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个人才能够实现内心世界的发展以及丰富,积极主动地挖掘个人的潜能。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对满足个人的身体运动需求意义重大,同时体育运动能够实现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双重满足。学校在落实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实际要求,通过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实现课外体育活动,健康教育课以及运动竞赛之间的紧密配合,保障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增强个人的体质,实现自身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保障学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学习与生活之中,从而对个人的健康产生终身的影响。另外,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存在内在的联系,学校的体育活动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不可否认,体育活动能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与学生个人的信念、理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个人品性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及可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心理素质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的不良心理现象,比如自私自利,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其中体育对个人的合作精神以及竞争精神要求较高,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需要做到紧密配合,否则就难以完成一定的任务,体育活动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集体主义精神,使其能够具备更加优良的个性品质。
体育对学生个人的综合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个人必须要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通过有效的记忆观察以及感知来更好地适应现有的运动环境。另外,许多教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在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时提出,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主动分析以及思考的过程之中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对一些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来说,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比较多元,同时还能够对大脑皮层进行针对性的协调和控制,保障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实现思维的协调和灵活发展。因此,在落实体育教学活动实践的过程之中,体育老师需要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实现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同步发展以及提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许多的环境以及内容,其中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实现学生智力与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体育老师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积极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充分地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保障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另外,为了有效地避免各类负面因素以及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体育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以及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