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伟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数学组,山东 莱芜)
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个老师面对的重要的课题。高效的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为:(1)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本身在此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学生受到的积极影响越多,比如与老师的互动较多,对课程感兴趣的程度加深等,说明教学效果越好。(2)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的多少,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说明学习效率越高,也说明学生的思维跟得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或变化过的问题时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做起,在思维模式上存在一定障碍。文章先从高中生存在的数学思维障碍分析入手,寻找高中生数学无障碍思维培养策略,为构建高效型课堂打下基础。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高中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整理加工整理能力较弱,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能力不强,知识的交融应用缺乏“媒介点”,因此导致学生知识交接不顺,在解决问题时遇到障碍,进而影响课堂效率。高中生数学思维存在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理解肤浅,不了解一些公式定理的由来,仅仅是知道,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或者使用在什么问题环境中。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在面对问题时进行深入分析,对之前学到的知识整理能力不足,不知道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与哪些知识点相关,或者对变换形式的概念、定理等不熟悉,这都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深刻,因此容易出现思维障碍。
学生面对新的问题,不知如何将问题与已经学过的知识相联系,不会将问题转化为已经学习的知识,或者分析问题时出现错误,偏离正确的分析方向,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不通畅”,在后续的学习或者解题时,对相对应的知识点分析错误,致使学生的思路遇到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的效率。
因此,要使学生打通思路,高效率地学习知识,老师就应采用恰当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无障碍思维模式。
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设计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思考中也可构建思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贯穿课堂的始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尤其是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将数学思想渗透在这些问题中,不仅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也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无暇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课堂上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高中数学设计的知识虽然多,但是包含的知识点固定的,针对每种题型,也有其固有的解答模式,如通常采用的简单化、直观化、特殊化、一般化、整体化、间接化等方法,在解题时,老师教会学生掌握“活用定义”“巧设坐标”“数形结合”“引进参数”“整体代换”“引入向量”等解题思路,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考,遇到同一类问题时知道选用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
在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剖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由此可以升华思维方式,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高自己,打破思维障碍。处理新问题时存在困难,说明他既缺乏知识的储备,尤其缺乏足够的训练,只是学到但不会应用,思维效果差。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解问题总是不自信,怕自己做不出。因此,教师设计的题目要有层次性,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总结方法经验,升华思维方式,最终做到创新地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样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总之,高中数学是高考的重要科目,数学成绩的高低不仅对高考成绩有重要影响,对学生步入大学后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只有在高效的课堂上学习,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有学习的劲头,才能学得扎实,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清除思维上的障碍,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才是让学生获得进步的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