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琴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江苏 昆山)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对化学学科教学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认识、体验、启发。比如: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等等。然而在现实教育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应试型化学学习现象。
一个成功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在三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初中化学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什么叫元素、物质之间怎样发生反应,而是这些物质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没有什么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只有培养了核心素养才是一个完整教学工作的完成。
跟语数外三门主要科目相比,一些学校对化学学科重视程度极低。
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在偏远地区的一些学校并不具备良好的实验设备,使得学生不能直接、近距离地观察一些化学反应及其现象。
教育一直在发展,也一直在改善,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学科素质教育。
在开学第一课,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聆听。例如,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问同学们什么叫化学,我们周围的事物跟化学有什么关系,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化学有关,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进行必要的鼓励,使之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冬天,玻璃上有一层美丽的窗花,老师可以就此提问,这些美丽的窗花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样的提问,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深入学习化学。
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主动地去尝试,尝试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当发现经验与理论发生矛盾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在探究中进行学习。例如,暖壶中除水垢的方法,往往是往暖壶中倒一些醋,那么用醋之后,水垢变成了什么呢?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再如,铁表面的铁锈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室外的铁比室内的铁生锈的速度普遍要快一些呢?运用生活中的小例子,可以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让他们觉得化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学生会觉得化学非常亲切,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应该多采用实验或者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向同学们进行演示,而不是仅仅依靠描述。所以,应该提高对化学实验作用的重视,对学校而言,应该尽可能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基础实验设备;对老师而言,应该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把握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实验水平;对学生而言,应该珍惜实验机会,善于发现,勇于探究。
学习一个课题,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进行总结分析。比如,探究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含量。首先让学生提出假设并发表想法,表达自己想进行的实验方法,尽可能提供其实验方法所需要的设施,使其进行验证,最终进行总结与分析,得出结论。
初中化学的学习不能只是为了考试,因此,要避免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在传统教育中,普遍以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从不同方面、不同层面进行评价,争取扬长补短。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对于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将会逐步得到提升,初中化学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下,学校的积极领导下,教育教学问题将会逐步改善。
在培养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必须要完成三个目标的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需要学校、老师及学生的相互配合。对学科教育采取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使受教育者将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学科文化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