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霞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城区中心学校,河南 南阳)
怎样避免作文课堂的无效现象呢?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作文课,不喜欢写作文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那么,能不能让作文教学“活”起来,让作文课堂“靓”出独有的魅力呢?
语文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单元作文训练方法,间隔时间长。而批改作文又要占用很长时间,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于是无形中就形成了固定的批改模式,学生受益较少。很多教师在点评作文时简单笼统,缺乏针对性和明确性,甚至有些教师完全不评讲作文。学生写作前的指导少,很多教师认为没有指导的必要,简单地要求学生自己练习。学生写作应付,教师也是听之任之。
这些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大环境方面的问题,如现在的学生很难脱离学校生活圈子去集体旅游或参观,尤其是乡镇农村的学生,学生缺乏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学校对作文教学的不重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等。其中,教师层面的问题也可以归结到学校的要求和具体的作文教学落实措施上。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作文课堂无效的原因。但这些不能成为教师敷衍作文教学的理由。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成长、情感、亲情等方面的经历,让他们把自己心里想要表达的、愿意表达的真实地书写出来,学生自然不会再无物可写、无情可抒。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让学生写有内容可叙、有情感可抒、有自身的经历感悟做基础的作文,才不至于让学生闭门造车,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作文教学也才能有一个良性的持续发展。
我曾经在作文课上做了这样一组对比试验:一次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写作文,不点评只批改;一次是作文前做了精心的指导,并在作文课上做了细致的点评,几乎涉及每一个学生。结果可想而知,第一次作文后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再写作文的兴趣,而第二次绝大多数学生还期待着下一次作文,作文修改也非常认真用心。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不喜欢作文课,很大原因还是在于教师。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如何从作文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堂作文课能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优化导入写作的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作文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写作的强烈需要和表达欲,对于引导学生上好作文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我在引导学生写《那一天》的命题作文时,我就采用了激情导入的方法:在你们的记忆中,也许有那么不平凡的一天。那一天,你曾经痛快淋漓地哭了;那一天,你从未那样开心地笑过;那一天,你突然长大了,变得自信成熟了;那一天,你终于理解了父母……无论是什么,总有那么一天曾经触动过你的心弦,在你成长的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让我们再一次打开记忆的闸门,写出你独特的感悟吧。
经过激情导入后,学生很快进入写作的氛围中,并且在那次作文中,很多学生都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写出了声情并茂、彰显自我的好作文。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只有用心才能做好作文这一个大课题。
教师需要用心去寻找适合所教学生的具体的课堂作文步骤和操作方法;考虑如何去让自己的学生喜欢作文,钻研作文;如何让自己的作文课堂更加高效;如何让每一次作文都能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有一定的收获或感悟;每一次的点评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独特的魅力和期待;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甚至更用心地去提炼自己经过努力实践检验的高效的作文课堂模式,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关于作文教学的模式和思路,现在语文界有很多已经成熟的运作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它们自己的特点,也并不是每一种模式都适合自己的学生,教师在借鉴时一定要统筹考虑,细心研究和揣摩,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当然,自己摸索实践出来的模式更好,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根据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多种作文教学模式的比较,归纳出了适合学生的一套作文教学模式:巧言引入、个性施展、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恕我直言、出谋划策、老师试笔。其中前两个模块适合于学生写作前的指导,后六个模块主要适用于学生在作文写作后的点评和修改,老师们也可以根据学生写作的具体情况来添加和删改模块。
另外,很多教师可能都关注过这样一个小细节,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用心的教师都安排得非常巧妙。如李镇西老师、余映潮老师都安排了五分钟或是三分钟的演讲或评论,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方面的锻炼和累积。
总之,作文教学还需要语文教师真正深入钻研,摸索实践,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用心在作文教学中,开辟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