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张家口市工人村学校,河北 张家口)
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的研究,可以获得开展体育教学更为有效的方法,对此也可以理解为,特点的调整在于总体的教学策略,主旨在实现深度和广度的综合调节,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果。相比而言,国内教育领域大多注重体育教学技巧的研究,但能起到真实效用的成果较少。所以,也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建议,能够为实践领域提供些许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持。
从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以及小学层面教育实践的方式来看,可以发现体育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三点内容:首先,突出儿童化。在教育中明确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程度、心理状态等客观因素,提出适合其参与的运动方式;其次,强调兴趣化。小学生虽然爱动,但是其本身的纪律性不够,在缺乏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很难依据教师的要求展开相应的活动;最后,着重游戏化。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较少会出现竞技内容,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够理想,竞技运动也可能导致其受伤。所以,大部分是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通过做游戏提升小学生的基本体能。
我国目前小学体育教学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方式方法和理论的陈旧,一些教师甚至仍旧在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例如部分教师会采取统一“跑圈”后,随即“解散”自由活动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一些学生会在自由活动中选择原地休息,而不是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自由娱乐的过程中因某些因素而导致受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过于关注兴趣引导,而缺乏对儿童化、游戏化的考量。可以理解为,一些教师为了“省事儿”,而选择了迎合学生的方法,最终导致体育教学无法产生理想效果。
一些教师因长期未更新知识体系,也导致了专业技术的不足,缺乏新型技术指导,对学生很难起到正面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教育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一直处于长期更新的状态。自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中,便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科都能够紧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内容。但体育学科的教学却一直举步不前,小学的体育课程仍旧是以广播体操和组织游戏为主,缺乏对学生专业性的训练,学生无法通过体育学习有效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另外,小学体育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终身体育观念,奠定体育学习理论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因为自身知识的匮乏,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出现了误区,这将影响到学生未来长期的发展。
教学成果的实现需要依托于教学评价体系所带来的功能性支持,其中包括对教学手段、技术、理念等内容的评价,教师则需要借助此类评价修正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小学体育教学领域却较少出现评价体系的内容,一些学校因相关管理的需要而设置了要求,但也仅留存于形式,并未起到真实的效用。同时,在缺乏评价体系的情况下,教育工作也将难以有序的开展。
实现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整,必须要从教学特点上改善现有的教学理念,依据现代科学教学模式,提出更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有效理念。例如,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基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设置更具效率的教学手段,由此才能够合理促进教学成果的实现。同时,也要寻求方法上的突破,通过教学方法而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健康、高效地掌握体育知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整体性,有效对教学方式、内容,以及教学结果的需要进行规划。另外,在过程中也要保持科学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要保障教学技术和体系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观念的培养。
体育教学不能再停留于过往的技术手段,应该在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满足相应教学需求。
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为研究主体,在探讨特点等相关信息基础上,提出了现有教学的几个问题和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为实践领域提供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