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艳
(重庆市巫山县泰昌初级中学)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的艺术性在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的导入法会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传统的历史课堂经常用到的导入方式是将以往的知识点作为引入点,导出新知识,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温故知新,但是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略显得呆板,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效的课堂导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音乐是一门能够迅速打动人心的艺术,而中学生大多喜爱音乐,因此,利用歌曲导入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听过一堂《北伐战争》公开课,老师播放音乐《北伐军歌》并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使学生很容易唱并感受那个动乱的时代,因此学生都很投入,一下子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
历史课堂能够运用的图片类型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历史图画等,通过这些图片教师能够直观地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展示出来,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可出示西域的美景以及从西域传过来的而我们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瓜果蔬菜,使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那到底这些瓜果蔬菜怎么传过来的呢?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运用影视作品导入课程,不仅具体生动直观的特点,还加入了一定的情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新颖的模式更是受到了初中生的接受和喜爱。我在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播放了汉武帝的纪录片,概括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被吸引,想了解更多有关汉武帝的知识,便很快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兴趣盎然。
诗词语言精练、生动、优美,深受学生的喜爱。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我在讲《秦统一中国》一课时,首先课件出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俯视何雄哉!挥剑诀浮云,诸侯尽西来。”利用这首诗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那么秦王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探寻答案。
故事可以使学生提高和集中学习注意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一则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故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启迪学生智慧心灵的兴奋剂。如,在教学《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就可以讲述历史典故“一鸣惊人”与“楚王问鼎”,立马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快融入故事所处的时代当中。然后提问: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这样,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非常感兴趣,立马投入其中,教学效果不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认知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乡土历史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角色。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三国鼎立》一课,讲述三国之争蜀国刘备时,利用学生都很熟悉的奉节的白帝城来导入。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和授课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昂起来。可见运用乡土历史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过去的历史。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一些内容就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个案导入。如在上《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设想明末清初自己从家乡到上海游玩的经历来导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从家乡到上海”可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可用什么通讯工具联络、到上海后的所见所闻等,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几方面构建起本课的知识体系,亲身感受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巧妙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源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
[2]宋增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好家长,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