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瑞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乡九年制学校)
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3.8%。我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数据也不容乐观,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达到了19.1%,对这部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其大多数是留守儿童。鲜活的数据表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导致他们学习动机呈多样化。动机类型主要包括:为父母学习、为了考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为了教师表扬学习等。这样的学习动机往往持续性不强,在遇到学习困难或游戏等诱惑时容易半途而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跟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这种培养应越早越好,因为开始得越早,就转变得越快,根基越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往往落在了教师和长辈身上。教师只能对学生在学校的习惯进行监督,他们在学校习得的良好习惯在家中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的话,极容易半途而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课业压力虽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熟悉,导致教学思想混乱,教学又不得章法,使得学生也像无头苍蝇般乱飞,并且,父母的期望值也在逐渐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导致他们对孩子要求过高,一旦孩子成绩出现滑坡,动辄批评或打骂,导致学生精神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们的学习压力与其他儿童相比也丝毫不少,长辈教育观念的落后,导致他们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导致其学习成绩与其他儿童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这个时期是其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如果没有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帮助,青少年的心理不健康问题就会形成,心理不健康会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不利影响,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直接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极其不利。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提高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转变其学习态度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第一任教师未尽职尽责,又怎么能教育出具有健康心理、又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孩子呢?因此,加强家庭教育,创建亲子关系势在必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无论是家庭氛围还是家长的言行都与普通儿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其遇到心理问题时,由于爷爷、奶奶等教育观念和教育素质的落后,导致他们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管教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甚至有的隔辈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一味宠溺,导致其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未在此时得到培养,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甚至还会恶化。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在外打工的父母,在为生机奔波的同时,将孩子的教育重视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本末倒置。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对于部分住宿生来说,这里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还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重视学校教育,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愉快的学习气氛,让他们在学校的愉悦氛围中,在教师的关注下和同学的真挚友情中感受到被重视,感受到家的温暖,对激发其学习动机,转变其学习态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让学生在表扬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端正其学习态度,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态度犹如人的左右手,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其学习态度才会更积极、更端正,因此,学校在面对留守儿童时,应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引领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6(5):52.
[2]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