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萍
(甘肃省积石山县移民中学)
语文作为我们重要的交际语言和人类文化的主要部分,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语文也是文化情感的熏陶。
道德的作用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和平衡五个功能。道德是社会的正面价值。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往是一种集体生活,他们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不断获得新的道德情感体验。所以,道德培养教育是整个社会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情感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和全面落实的系统工程。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把道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因为语文教师肩负着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做好语文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
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对于加强学生道德情感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语文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载体,学生基本的道德培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基础,而语文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同时受到感染熏陶,润物细无声,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于学生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在当今应试教育下,在长久固定的评课模式引导下,语文教学中道德情感教育培养的功能正逐渐减弱。在语文教学中以旧的教学方式为主,重在理论和集体教学,使道德情感教育培养教学在“注入式”的语文教学中很难进行,忽略了学生主体意识和道德情感教育培养的规律,这种灌输式道德情感教育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只能采取解释等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基本品质形成。
1.以文为本,以文明道
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等。利用介绍写作背景等方式,让学生能获得德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以文为本,以文明道。
2.以情感为主线
在语文学科中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中的真、善、美,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熏陶道德情操。
3.深挖教材,寻找合适结合点
教材中的德育,一般是深层隐蔽的,备课时,教师应挖掘教材深层的德育素材,应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融合,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品德情感意识。
1.在语文活动中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素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从中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课外辅导中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在批改作业和指导练笔时,要因材施教,使道德情感教育更加具体形象直观。如日记和作文,可以利用评语,指导和鼓励学生明确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道德情操,并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名篇佳作久久传诵,是因饱含着作家的深刻感情在文字之中,如有着强烈激愤和忧郁的屈原、有忧患一生的杜甫,都如灿烂星辰汇聚,发出璀璨光芒和永恒的魅力。因此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品德教育,必须把品德教育培养寓于教学过程中,从引导学生“读文”进而“悟道”,不提倡“课后语”。如: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在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的基础上,更要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那种胸怀,使学生感悟到在未来人生路上,具有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品质。
4.在写作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注重学生关注和感悟生活的素养,如果在学生关注和感悟生活中,适当点拨并培养道德情感,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激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心、细心、留心。
(1)深层挖掘,要“小题大做”
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以“小”见“大”;如朱自清的《背影》的选材虽小,却表现伟大的父子之情……要让学生学会这种小题大做,从身边小事中体味到人生百态,进而关注社会,感悟人生。
(2)写作理论与德育内容结合
写作教学不能偏离道德轨道,否则不容易发展。
[1]沈娟.让语文课成为道德教育的课堂[J].考试周刊,2008(11).
[2]谢艳玲.语文审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