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娥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中心学校,甘肃 兰州)
具有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华民族的古诗词,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魅力,蕴含深邃的意境,古诗词是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古诗词中,吟诵徜徉、魂魄合一;多少稚嫩孩童的文化萌芽是从“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些唐诗中生发;多少古典诗词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演绎出令人如痴如醉、情意悠远的韵律,既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意蕴,又穿透时光的隧道在现代委婉演绎。那么,在初中时期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让学生自己开启欣赏、品味古诗词的一扇窗,催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内驱力学习古诗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这是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的一句话。实质给读者学习古诗词一个启发,那就是要融情入境,情随景动,情景交融,合二为一。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了小学语文古诗的初学基础,在初中阶段则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详解深读古诗词。如何感知古诗词的意境美并能够产生共情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传授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具备阅读古诗词的技巧。面对一首古诗词,首先要去关注诗词中的那些妙词佳句,这就是关键词句的发现。关键词犹如整首诗词的“点睛之笔”,让学生能够以此为全诗词的情感主线的冠首,奠定了整首诗词的情感色彩、韵律、基调。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其关键词就是一个“愁”字,引导学生抓住这个“愁”字,去吟诵这首词,反复品味李煜亡国之痛的离愁别绪。通过了解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社会背景,对作者创作这首词有了一定的认知,学生以“愁”为阅读的情感基调,内心激荡起作者创作这首诗词的深切感受,学生融情入境,体味诗词内蕴,寓感情于吟诵之中。其次,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思维。作者创作诗词是借助形象体系渗透情感,整首诗词多是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多维空间。有些诗词是借助眼前之景的描绘,却又有言外之物,其内涵反映出的是作者一种人文情怀与内心追求的理想境界。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秋雨初晴后的傍晚时分,山村风光旖旎,山居村民淳朴恬然。学生在初读体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作者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他所创作的这个形象世界是为了表达自己怎样的一种人生追求,在自然美的描述中还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美,让学生从诗词表面多维度深入,物我一体,从而咀嚼出诗句的意味深远。
古诗词用词简短,蕴意深刻。中学生初读都是泛泛之读,对于其中蕴含的深情厚意往往难以领略,致使与诗词情感无法交融。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尽快让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则需创设出和诗词相关的一定情境,学生在诵读中去理解、感受、领悟、拓展,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吟诵、感悟、表达、鉴赏、创造等能力。所谓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去地想象诗词所描述的境界。如《游子吟》这首诗,让学生一遍遍吟诵,教师用语言引领启发,“同学们,你们通过诵读,能够想象一下这首诗表达的情境吗,你能描绘一下吗?”经过一段安静的冥想之后,有学生说,夜深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点燃蜡烛,借着灯光,穿针引线,拿起儿子的衣服,一针一针缝补起来,旁边的床上,儿子已经酣睡,正进入甜蜜的梦乡,而母亲内心有着太多的牵挂和不舍,难以入眠,只是将这种疼爱之心付诸缝补儿子的衣服中,期望远行的儿子在外不挨饿受冻,让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为儿子遮风挡雨,愿自己的爱与儿子相随……事实上,这段解读,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散思维,不断拓展补出各种情景,从一个轮廓的描述到细节的填充,可以说,教师给予的空间和时间的平台情境,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不断开动思维,去深入联想,让整首诗情境认知更加的丰满和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个性解读和形象情趣。
古诗词具有丰富内涵,意在言外的特点。有了学生的吟诵做铺垫,如何引导学生去赏析古诗词,则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赏析技巧。首先是从题目下手,在一首诗词的题目中可能包含这几种信息,写作背景、诗歌内容、写作手法。题目如同整首诗词的眼睛,令人通过题目大致对诗词有个了解。如《卜算子咏梅》,从这一题目可知内容是描写梅花的词,全词必然是围绕梅花展开,着力描写,展现梅花禁得住寒冷、禁得住雨雪的清高自洁。当然,我们也知道诗词作者通常都喜欢寄物言志,托物寄情,通常用所描写的事物来“自喻”,那么,从题目可知,这首词一定是首托物言志的词。通常诗词都是以借景起兴,结尾议论抒情,那么从篇末,提醒学生抓住诗词最末几句,一窥作者的最终情感表达。如,杜甫《绝句》最末句是,“何日是归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情。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也是考验教师文学功底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要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吟诵、品读、赏析、拓展、想象,这样才能让他们自主解读,情趣生发,从而才能有个性地去欣赏和表达,这也意味着学生要自己开启阅读古诗词的一扇文学之窗,这才是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古典文学得以传承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