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龙
(上海市普陀区真光小学,上海)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打下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间段内,体育课程是不能被忽略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小学生的心智,促进其健康成长。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训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但是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需要积极引入趣味性教学的方式,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所以需要强健的体魄予以支撑,进而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为了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将趣味教学的方式应用其中,为小学生设置、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游戏,从而在实现锻炼身体这一目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密切小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能够借此机会,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中包含智育的部分,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具有延伸、拓展理论知识的重要功能,不仅能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还能够舒缓学习压力,愉悦心情,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性格良好的学生。与此同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趣味教学,在增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能够积极培养、拓展学生的个性,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另外,由于体育游戏需要教师、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深化或者改变教学内容,对于增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设置体育游戏是开展趣味性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游戏。例如,在训练小学生立定跳远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跳袋接力”的游戏。在上课之前,准备若干个完成跳跃前进的袋子,并设置障碍物,并由小学生自行组队进行接力比赛。该比赛的具体要求为:(1)第一位学生站在袋子中,并用双手提起袋子向前跳跃,直到围绕障碍物并返回原点之后,由同组的下一名学生进行接力,以此类推。(2)在整个比赛中,尽可能保证每个小组的人数相等,最先完成接力跳跃的一组获胜,如果途中有学生摔倒,则需站起继续完成跳跃,期间需要教师不断给予肯定与鼓励,增强小学生的信心。
又如,体育教学的内容为锻炼小学生的跑步耐力,对此体育教师可以以“争分夺秒”为主题开展趣味游戏。在上课之前,体育教师需要准备水桶、水瓶、水杯以及水等物品,游戏主要是对小学生的反应能力、速度进行训练。同样将小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具体的要求为:(1)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站成一排,比赛开始以后小学生拿着空水杯在水桶中盛满水,然后跑向指定地点并返回,将杯子中剩下的水倒给下一名同学,以此类推。(2)比赛的总时间为2分钟,原始分数为20分,并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全部跑完,如果超出规定时间同样需要继续跑完,但每超出10秒便扣掉1分,结束以后水量最多的一组可以获得3分,最后以分数的多少判断小组的输赢。(3)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跑到终点以后才可以返回,如果未达到指定地点,则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扣除5秒。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发挥趣味教学的重要作用[2]。
在体育教学中,虽然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主导性,但是教学的主体却是广大小学生,因此体育教师的能力影响着趣味性教学的发展方向。在设计、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时,体育教师需要将教学大纲作为基础,保证趣味教学的内容与其相符。具体而言,体育教师应该基于不改变学时、内容的前提下,对体育教学的课程进行深化、设计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对体育游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现体育教学子目标的同时,向着其整体目标迈进,进而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效率。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前进、科学的教学方式,全面增强其在体育课程中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为落实趣味性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将趣味教学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落实趣味教学。以此为基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体育游戏进行了合理的创新、设置,增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营造了充分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全面提升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所以,为了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可以结合本文的方式将趣味性教学应用在实际中。
参考文献:
[1]王月飞.刍议拓展游戏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的融入[J].学苑教育,2017(10):68.
[2]王丽杰.让欢乐充盈体育课堂: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6(11):66.
作者简介:吴锦龙,1989年2月出生,女,上海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