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引红
(甘肃省静宁县城川镇吴庙小学,甘肃 静宁)
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更加重视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和评价标准。然而在这个对综合素质型人才要求比较高的大环境之下,如果仅仅侧重于学生的答卷成绩将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以及多样化个性发展,因此,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教师应该采取适当地措施来进行有关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当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生才能够自己更加注重到思考的重要性,从而配合教师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很大一方面展现出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然而,现如今小学语文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针对小学语文学生创造性思维激活的相关教学研究十分有必要。
首先,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这一大诟病。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传统知识为主,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学体制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就必须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进行了调整以及改进,但是这些改进措施对于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远远不够。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全面理解以及掌握古诗词,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这些情况使得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在新课标指导下,“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不够紧密。因为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才能够实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得不够多,教师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习惯以及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且学生也没有加入足够的自我思考,导致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够,无法掌握课文的真正意义,有时导致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无法及时掌握课堂上的授课知识,使得学习的效率低下。
首先,想要进一步提升和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创新其教学模式,尝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模式。小学阶段对于语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七八九岁,正是树立良好的学习思维、逻辑能力的大好阶段,对学生日后的生活以及学习都能够起到指引作用,能够对学生在人生方向的选择问题上起到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性知识过多,教师注重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忽略了教学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在对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缺失主动以及积极性。为了改善以上小学课堂教学弊端,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具体情景相结合,适当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思维发散能力,使得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体会到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譬如说可以阻止学生参加志愿活动,观看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电影,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验证和掌握语文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勇立教改潮头,结合学情、生情,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最大程度解脱思维束缚、解放固化天性,让学生在充满智慧、充满灵动的课堂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真正进行个性化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就像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个真正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方式为主要目的,高效的课堂应该洋溢着活跃的思维气氛,让学生的思绪在课堂中飞扬,而不是一片沉寂。
如何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使学生从中享受获得感和成就感,并成长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这是在新课改条件下,每位教师都面临的课题。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实现由被动变主动,动脑、动手、动情,进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良性成长,那么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将会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