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40年文化政策看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

2018-02-24 13:43胡蕾蕾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民族

胡蕾蕾



从改革开放40年文化政策看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

胡蕾蕾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2)

文化政策是我国政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结构,是引领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旗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文化政策的发展成为一个热点。文章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文化政策的发展进行浅显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文化政策的认识,进而对我国文化自信理念的内涵、特征和当代价值进行更深一步地了解。

改革开放;文化政策;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不忘历史,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传承的根基是其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如果舍弃了其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其自身发展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要繁荣和弘扬我国的文化,就必须要不忘历史,牢记历史。

一、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于我国文化政策变迁的研究不断涌现,且学者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政策变迁的观点,学术界普遍认同以党和国家重要文本视角来划分的方法。就此种方法,笔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文艺解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开始了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这一时期的文化政策主要是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为导向。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大革命”虽然已经结束,但人们的思维惯性却未转变,文化政策受政治属性的影响较大,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秩序转变尚未完成。1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批转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一九六六年二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的通知,中央同意总政治部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六日的请示,党中央决定撤销中法[66]211号文件,即中央批示发布的一九六六年二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对受《纪要》影响被错误批判、处理的人员和文艺作品,要实事求是地予以平反;对过去曾经宣传、执行过《纪要》的各级组织和个人,不必追究政治责任[2]。这一《纪要》的撤销是我国文化政策回归理性的重要标志。1978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强调党对文艺工作者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3]。自此,文艺的创作不再属于政治的附属品,这在我国文化政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放文艺生产力、发展文艺生产力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但由于历史惯性和人们的思维定式,文化政策在“左”和“右”之间徘徊过度。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结束后,国内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风波也随之结束。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提出,我国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二)第二阶段:文化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从此我国不仅在经济上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我国的文化发展也开始与世界融合。文化产业也迅速发展,文化政策的创新与文化发展的转型成为一大关键。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4],强调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文化政策中与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10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议》在大会上通过审议。这是“文化强国”的理念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文化政策中,从此我国文化政策的制定也有了新的导航和空间。

(三)第三阶段:文化发展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文化发展和文化政策的制定越来越重视,2013年5月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5]。将民族的自立自强与文化发展联系起来,强调文化的自信。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6]。坚决杜绝“以洋为尊”、“以洋为美”的创作理念,抵制“唯洋是从”的文化作品,如果一味地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会造成东施效颦。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热衷于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做法是绝对没有发展前途的。强调对于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要立足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本国优秀文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再次强调当前我国的文化政策要立足于自身优秀文化,认识到自身文化的定位,不以自己的文化之长比别人的文化之短,也不以别人的文化之长比自身的文化之短。

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经过了文艺的解放、文化的开放和文化现代化三个阶段,就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环境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果实,为今后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环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整体素质也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表现在文化这一软实力上。党的十八大后,党和中央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提高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8]。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了,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较为完善,政治建设也达到了新高潮,文化建设理论和实际应用也取得了丰富的果实。党和中央先后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文化继承和发展呈现出一波又一波的新景象。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谈话和场合中强调注重文化自信,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开展我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党的十九大后,更加明确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把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融为一体,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向新时代。只有提高文化自信,才能更有力量、更有实力的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才能更进一步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坚定信心,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豪感[9]。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每一个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和坚信,也是对本民族历史的认同和肯定;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领域对其自身的传统信念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敬仰和信任,对既有的文化的继承和坚守,对正在创新和发展的文化的追逐和自信。国家和民族的兴盛,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为支撑。追求中国梦,必须具有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10]。

(三)文化自信的特点

1.文化自信具有主体性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既有的文化活动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的信任和认可,是一种心理特征。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社会活动,形成一定的文化思想,而人又存在于社会中,即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人是历史创造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自信彰显了人在社会文化创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2.文化自信具有时代性

全球化正在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随着我国社会的稳步发展,与我国社会发展方针相符合的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发展,甚至是综合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对自身文化发展的要求,从而也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这样也使得文化自信更具有时代性。

3.文化自信具有包容性

文化自信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从文化的培育和创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等多方面对我国文化做出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而且,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想要获得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宽阔的胸襟,去吸收和借鉴国家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文化自信不仅要对本国文化进行充分认同和肯定,也要求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中,理性客观的评价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三、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一)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价值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文化自信是鼓舞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能够凝聚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使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之林。文化自信是全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信任和认同,能够增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思想保障,不断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向现代化发展。

(二)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支撑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1]。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灵魂,集聚了整个民族对世界发展的认知,承载着整个民族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取向,积淀着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其自身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认同,也是对其自身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民族精神的坚定和认同,是整个民族价值观统一的支撑,也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支撑,有利于形成民族精神向心力和团结力,从而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文化自信是打造中国品牌文化的源泉

中国精神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生命力,是促进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精神的生命源泉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弘扬中国精神一定要以民族的文化自信作为基础,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对国家和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有所认知和了解。中华民族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2]。只有扎根于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借助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13]。我们要既要坚持历史,不忘本,又要面向未来,吸收精华,与时俱进,创作更多既符合当代中华民族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又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优秀文化,打造中国品牌文化,彰显中国特色。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14]。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文化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力促进文化建设发展,就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已不容小觑,文化强国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新方式。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励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肖兰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J].求实,2013(04):68-71.

[9]周艳红,刘仓.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到习近平的“文化自信”[J].广西社会科学,2016(09):193-197.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Policy in 4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HU Lei-lei

(Y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Yangzhou 225002, China)

Cultural policy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e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China, which is an important banner that leads our nation's cultural construc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olic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series of policies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ultural policies for the past 40 years, further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policy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n improve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onnotation, character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our country.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cultural policy; cultural confidence

G122

A

1008—6129(2018)02—00097—04

2018—03—05

胡蕾蕾(1993—),女,河北邢台人,扬州大学2017级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