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兴,张 玲,王 晶
环京津农村绿色产业化扶贫模式研究——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扶贫工作为例
刘 兴1,张 玲2,王 晶1
(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35;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针对环京津贫困带的精准扶贫问题,将产业扶贫、绿色扶贫、精准扶贫三种扶贫模式整合后,结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张家口宣化区定点精准扶贫成功案例,构建河北省京津农村“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对于环京津贫困带的农村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环津京农村;产业扶贫;“三抓三陪”;职业技术教育
习近平在2017的“两会”上提出扶贫开发“创新、绿色、精准”三大理念,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针对环京津贫困带的精准扶贫工作,结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张家口宣化区定点精准扶贫成功案例(该扶贫项目工作组获得2016、2017年度河北省扶贫工作组优秀称号),构建河北省农村绿色产业化扶贫新模式,对于乡村振兴和农村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环京津是河北省十分重要的地理特征,“环京津贫困带”是亚洲开发银行调研河北省环绕京津的区域贫困状况时提出的概念,大致是指张家口、承德和保定的环首都贫困带,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相对贫乏,共有贫困县52个,占全省贫困县的84%。扶贫工作虽然大力推进,但是尚未形成环京津绿色产业优势和规模效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党中央推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区划,对河北省经济发展和环京津扶贫工作都具有推动作用。从功能定位上,河北省的功能主要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结合这一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大气污染严峻形势,河北省提出了“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绿色崛起战略,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产业转移是必然,环京津农村扶贫产业化发展机遇良好,但是前提是绿色产业化发展方向。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产业化发达,西方国家对于本国的农业农村扶贫研究不多,而是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在《略论发展极的概念》一书中,提出了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发展极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好似一个“ 磁场极”,能够产生很强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功能上的互补。关于发展极理论的应用与推广,智利、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进行了相应的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或者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1.产业扶贫研究。产业扶贫本质上是一种扶贫对象个体或者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的内生发展创新机制。王天维[1]提出山区农村扶贫的供需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是优化山区地区的发展环境和培育符合山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徐翔、刘尔思[2]提出:农村扶贫工作的根本问题在于资金问题,需要创新扶贫工作的产业化发展的融资模式。李丽芳、尤秀斌、王海明[3]研究了环京津地区绿色产业机制,指出环京津地区应优先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物流业,为京津这个大市场提供绿色食品和绿色服务。
2.绿色扶贫研究。绿色扶贫是在保护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徐秀军[4]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生态绿色扶贫概念阐释,指出绿色扶贫就是要在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产业化发展,而不是工业化发展。牟永福[5]提出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绿色扶贫基本路径。
3.精准扶贫研究。根据邓维杰[6]、赵武[7]、郑瑞强,王英[8]等研究结果,精准扶贫包含有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能够对贫困户进行有效摸底,以县级乡镇为单位,逐层摸清底数,实施相应的动态管理与精准识别,保证能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其次是扶贫措施的开展要有相应的档案记录,能够做到前后衔接,对贫困原因、扶贫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是能够将扶贫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下去,将稳定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清理,将应该纳入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为此,要在建档立卡基础上,尽快建立全国农村扶贫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提供条件。
国内外研究者对于产业扶贫、绿色扶贫、精准扶贫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论述,但是将三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上没有比较显著的成果,本研究将有机得对三者进行结合研究,为河北省京津农村“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成果。
农村绿色产业扶贫,需要厘清的核心要素是人的要素和生产方式,对于贫困农村来说,人的要素主要是解决生产观念和生产能力两个问题,对于生产方式来说,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村生产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根据环京津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和区位优势,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在张家口“精准扶贫”工作中,紧紧围绕“绿色产业扶贫”的总体思路,针对西庄子村发展瓶颈,探索出“三抓三培”绿色产业扶贫模式,不断推进精准脱贫产业化工作取得实效。
一般来说,贫困农村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靠、要”思想尤为突出。为此,绿色产业扶贫首先要从转变思想入手,帮助村民培育适合自己发展的致富理念,需要讲政策,传经验,谋思路,破解致贫难题,转变“要我脱贫”的等靠观念到“我要脱贫”。转变观念已通过模范的引领快速实现,扶贫工作组以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岗底村、河北绿岭、邯郸馆陶粮画小镇寿东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村为学习标杆,带领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先后到实地进行参观取经,以“选优配强致富带头人引领脱贫发展”为主题进行交流座谈,村干部和村民的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识很快树立。
转变观念的同时,要培养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的产业化经营意识,建立产业化经营的生产组织方式。例如,西庄子村很快建立“鑫磊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流转土地挣租金、参与经营挣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的管理方式,开发闲置资源,以300元/亩的租赁方式流转农民土地150亩,筹资150万建起100个春秋大棚;积极争取扶贫资金50万元,全村125户贫困户每户投资4 000元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年底每户保底获得400元红利,以10年为期限,贫困户共获得分红50万元;吸收本村15位贫困村民进入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5万元。“三金”效应,有效推进了合作社的良性运营,帮助村民念活了产业脱贫致富经。
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念转变和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产组织方式的确立,只是完成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根本上还是要培养出符合农业产业化的专业性人才。为此,扶贫工作组着力发挥“领头雁”效应,聚焦西庄子村的致富带头人,对有潜力、有能力的村干部、党员或村民代表,进行重点培养锻炼,以此带动全村农民产业化生产技能的提升。工作组积极组织贫困村民进行“每人一技”技能培训,先后五次邀请包括河北农大蔬菜专家张彦萍教授在内的专家到贫困村现场授课,分期分批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河北农大园艺系现场观摩,主动带领种养植大户到邢台、衡水4个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使贫困村民结合自身优势,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果树栽培技术以及大棚熊蜂授粉和生物防治技术。2016年鑫磊蔬菜专业种植园区被评为张家口市宣化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教学基地”。近两年来,合作社采用集中讲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训附近农民蔬菜种植技术550人次。附近村庄有近百人在合作社就业,实现了共同富裕和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合理转移。
发展壮大贫困农村绿色产业经济,需要围绕调结构、引项目、兴产业做文章,扶持引导贫困村实现单一化农业向规模化产业转变。针对环京津贫困农村的区位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就是要利用农业资源培育服务京津城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形成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链。一是依托合作社,大力发展优势蔬菜种植产业。例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工作组推动鑫磊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筹资150万,建成春秋大棚100个。协调区扶贫办投资10万元建成了蔬菜交易市场,为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奠定市场基础。二是探索优果规模种植,工作组将扶贫专项资金80万元分配给贫困户,以股金入股合作社进行项目建设,建设优质水果大棚项目,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错季种植葡萄、草莓、桃等深受市民欢迎的水果,控制在元旦、春节上市。将鑫磊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打造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采摘游览、种养一体、产品深加工、科技节能、循环农业等为主体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的大型农业示范园区。三是发展绿色生猪养殖项目,筹建土猪养殖基地,注册绿色土猪肉商标——“村野土猪”,走绿色生态品牌的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土猪养殖实现绿色产业链,用种植副产品养猪,猪粪制沼气,沼气做燃料用于供热,沼渣用于农作物施肥,以种养畜,以畜肥种,逐步形成种养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总之,农村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化发展是精准扶贫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模式,需要利用好各类扶贫专项资金,结合农村农业生产资源,加大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作物种植和深加工项目的投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村集体绿色农业产业经济,从而实现广大村民脱贫致富。
[1]王天维.市场导向下的山地农业区产业扶贫研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4(05):36-40.
[2]徐翔,刘尔思.产业扶贫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 经济纵横,2011(07):85-88.
[3]李丽芳,尤秀斌,王海明. 申奥背景下环京津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8):16-17.
[4]徐秀军.解读绿色扶贫[J].生态经济,2005(02):78-79.
[5]牟永福.环京津贫困地区绿色扶贫产业化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J].领导之友, 2016(07):55-59.
[6]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78-81.
[7]赵武,王姣玥.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170-173.
[8]郑瑞强,王英.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02):17-24.
Research o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of Green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Rural Area of Beijing and Tianjin——A Case Study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LIU Xing1,ZHANG Ling2,WANG Jing1
(1.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2.Hebei Augricutru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industrial poverty,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gree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s,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designate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ase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in Zhangjiakou Xuanhua distric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ountrysid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this area.
countrysid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poverty alleviation by indus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323.8
A
1008—6129(2018)02—0069—04
2018—04—09
河北农业大学招标课题——“精准扶贫机制创新与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河北省62个贫困县调查”,编号:ZB201702;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济技术协同视角下河北省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研究”,编号:ZD201713;河北农业大学2017年社科基金招标项目——“产业精准扶贫开发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编号:2016JD02。
刘兴(1976—),四川巴中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