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宁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
在我们以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在整个课堂上教师就是根据自己备好的教案,完完整整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听没听懂也不知道,只管自己滔滔不绝,课堂成了展示教师的舞台。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2017年11月8日和9日,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专家袁德润教授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莅临我校,与我校师生一起开展了“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袁教授指出:新基础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清晰,自然,接地气,维度上升的课程就是新基础要求的课程。新基础教育扎根于常规课堂,不在于花哨、热闹,而在于学生所得。任何流程与设计都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所得的基础上。
所谓重心下移,便是需要我们老师把思考的任务下放给学生,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与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就需要老师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太过关注自己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机会。所谓开放,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要对谁开放。答案显而易见,是向学生开放。但是教师往往容易忽略,是要向各个层次的全体学生开放,而不仅仅是向优等生开放的,然后,要明确为什么开放。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词汇量储备,还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情感,还是引发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进实际运用……总之,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开放,是为了学生有所思考而开放,绝不要为了让课堂看起来形式多样和气氛活跃而开放。最后,开放到什么程度?这是个非常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开放的程度不够,老师还是禁锢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开放得过了头,课堂容易失控,课堂活动没有聚焦在教学目标上,都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甚至会造成无效的开放和无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要坚定地教学生说好英语的能力。学生乐于表现,积极参与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老师努力的方向,但是我们的任务不仅仅如此。我们的目标应该更高一些。我们要坚定地教会学生学会流利、大方、自信地表达。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在保护我们学生现有积极性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给予他们更规范的引导,帮助他们习惯英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对于低年段来说,必须从基础抓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定得明确、细致,要聚焦。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是有用的,在英语课堂上是有话可说的,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会主动去思考,去想象,去表达,去创造……老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从巩固旧知识切入,把旧知识牵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化难为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旦建立,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就会容易些,运用的积极性和效率就会高一些。这也起到鼓励学生多说,说完整、内容充实、丰富的句子的作用。
日常教学中的基础往往要通过跟读、模仿读、自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来落实,在读与练的过程中,纠错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保证了基础知识落实到大部分同学以后,拓展才是可以进行的。有基础的拓展才是有意义、有效率的。
培养学生评议能力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挖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共同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仔细倾听、辨析、欣赏他人意见的能力,通过相互评议、讨论,使自己获得更丰富的认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袁教授认为,判断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能讲proper English,能否大方、自信地表达英语。这才让我真正地思考,怎样才能上出一节好课。有的课堂确实让人精神振奋,不管是老师的表现还是学生的表现都是不错的,而且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非常享受,我觉得这点非常难能可贵。能上一节这样的课固然是好的,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践的机会不多。因此,我觉得一堂好课应该存在于日常的教学中。我非常认同袁老师的观点:“把目标降低,依据学生会多少,决定讲多少,怎么讲。”不要总想着怎么拓展,而要把重心放低,等学生把基础都掌握好后才进行拓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空间。
改变才刚刚开始,新基础教育就像一盏指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将沿着“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3(1):92.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