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璐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曙光希望小学,江西 萍乡)
由于受到小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融合运用能力都还处于待提高的状态,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还没有建立。而语文是小学学习科目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语文科目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语文科目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性与情感性等特点较为明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受到德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进行了讨论。
虽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并在语文教学进行了德育,但是受到教学方法缺乏一定创新性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1]。具体而言,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是仍然采取讲大道理或者德育方面理论知识的讲解方式,语文课程与德育融合程度不够,使学生无法提起对德育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这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德育一直都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正是由于人们长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不断实践与发展,才推动了当下系统化中华民族德育体系的形成。如果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时没有以具体实践和实际生活为支撑,那么整个德育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其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据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很少组织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因此,小学德育也就始终停留在了学校这一大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式也就逐渐固定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通常都会设置课堂情境,从而获得对文章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这给德育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具体来讲,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文章传达的思想情感,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2]。例如,在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如“课文中作者共写了几件事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整篇课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以主人公的身份融入课文当中,深刻了解外祖父思念祖国和爱国的思想情感。之后,教师要在此氛围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相关爱国歌曲,如《我的中国心》,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制高点,使学生对祖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得到充分的激发。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增加了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而且通过学生在情境中的融入,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这也是德育在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都会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在课堂中组织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既学习到了语文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也得以体现。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整篇课文的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了解诸葛亮在严峻的背景形势下如何克服困难,并想出巧妙的应战方法,学生深受启发。同时,教师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告诉学生遇到问题要勇于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德育。
教师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定期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德育也可以因此体现[3]。例如,教师在讲解《山中访友》这一课文时,由于课文中讲的是大自然景色,因此,教师向学校申请,开展关于踏青等课外活动,并由多名老师带领,保证学生安全。之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根据《山中访友》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描写踏青过程中看到的自然景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自觉地爱护与保护大自然,另一方面,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还能增加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德育得到了突出体现。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语文课堂活动还是课外实践活动中,德育的影子随处可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发掘语文教学中德育新的体现形式,更好地为学生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