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茹
(农安县合隆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美术作为一门具有美观性与艺术性的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审美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不断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优秀品质的好青年。基于此,要想培养小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就需要大力开展美术课程,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为学会欣赏与设计艺术作品奠定基础。以下为笔者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美”的认知与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美的认知,以“美”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美的思想。第一,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颜色、大小、时间与空间等基本美术常识,学生就会从更深层次理解美与美的定义[1]。第二,教师可以设计与美有关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美的特点与应用技巧,进而使学生具有审美能力。第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具有价值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内心对美产生欲望与追求,真正将美刻画在学生心中。例如,在教授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漂亮的小钟表”这一课程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让学生注意身边的钟表,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钟表的特点,例如美观性、线条与色彩等等,再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心中具有“美”的钟表是什么样子的?钟表的“美”在哪里?等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美”产生求知欲与探索欲,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美术课堂中,使学生真正理解“美”的含义与韵味,为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做铺垫。
现今社会正在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产生许多先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其具有生动性与形象性的特点,可以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充满色彩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思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求,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好奇心的学习环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带领学生探索美术的世界,感受美术的魅力。例如,在教授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五彩泥塑动物”这一课程时,教师提前利用网络筛选并收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故事与图片,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软件呈现给学生观看与欣赏。当学生看到多彩的泥塑动物时,就能形成一种直观感受,激发自身学习热情,全身心投入课堂中,再结合声音,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便会有更浓烈的激情,整节课程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泥塑动物的世界,基于颜色与外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意识,进而发展为审美能力。最后,教师给予学生时间思考本节课程的收获,使学生升华自身的情感,促进教师与学生对美丽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体会美的内涵。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与自然,让学生在自然中找到自己认为美的事物,在课堂中一同与学生分享,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便于建立和谐关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需要拥有比较意识,通过比较观察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事物”,这是一位著名美术学家的评价。的确,小学美术教师用比较的教学思想可以使学生产生美感,进而寻找与体会美的意义,保存具有美的事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第一,美术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评价活动,包括评价美术画与美术作品等。第二,每月规定时间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与评价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为学生搭建交流桥梁。在评价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本次评价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归纳,以教师评价、教师引导、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形式丰富评价内容,使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与成长。第三,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水平差异不大,对美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所以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不足的地方给予指点,帮助学生在保持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增加美术作品艺术感,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小学生整体的美观意识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一方面,学生可以用美的思想与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与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美术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认真设计美术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