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焕棠
(广东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京兆小学,广东 广州)
小学科学课堂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演示实验被教师广泛应用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发现,演示实验的呈现方式往往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的模式。这种演示实验模式会有很多弊端:演示的范围较少;学生观察得不够细致;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再者,有些实验适合于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操作,但有些实验既不适合教师的演示,也不适合学生的操作,有的甚至在课堂上根本无法进行实验。纵观以上问题,显然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无法完全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微课正好解决了演示实验中的难题,微课在科学演示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使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按照教学认知规律,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联系测试以及教学反馈、教学点评等结构化的一种数字资源。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室—书桌”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碎片化的辅助性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等特点,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教学运用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就。
实验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演示实验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课中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演示实验多数采用教师操作展示,学生观察思考的教学方式。演示实验能够创建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事物本质,及其变化过程,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演示方法会有局限性。老师在讲台上示范实验,实验器材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看得仔细。微课能更好地关注学生,避免“意外插曲”而耗费时间。小学生控制能力不强,在课堂上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调皮举动,这些意外事件会影响效率。如果演示实验的效率不高,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笔者在探索微课的过程中发现,微课通过视频示范实验的过程,还可以突出重要过程的细节,通过影像、文字、语言进行强调。所以,微课演示实验强调规范操作、可视性,再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俱全的视频,能有效提高演示实验效率。
演示实验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做到准确直观,现象明显,示范度大,以达到最佳的演示效果。但有的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的可见度非常小,很难让全班的学生都能观察到。有些实验环节繁琐,操作过程复杂,学生极易出错。如正确使用显微镜、电路的连接方法、动滑轮定滑轮实验、天平的操作过程及读数、温度计测量方法等。为此,笔者充分利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以视频为载体,采用微课演示的形式,制作了几个演示实验小视频,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就。微课能根据实验要求突出演示实验的细节,将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视频,放大实验关键步骤和细节,将实验过程有条理、有顺序地呈现出来,并配上字幕、语言提示和知识细节等元素,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感染力、形象力。
有的实验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发现实验现象,短时间内实验现象不明显,如果等实验做完以后再进行必要讲解,耗费时间,影响效率。本人利用微课拍摄录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多次重复强调关键要点、重要现象及其注意事项等,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解说等。例如“种子发芽”实验,只需要长期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即可,由于实验难度不大,所以学生在家里就可完成,学生兴致很高,都积极地投入到实验中。实践证明,微课适用于探究时间较长的实验类型,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互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比如,植物的生长、铁生锈、动物的养殖等,把长时间观察到的现象、记录的结果作成相应的微课,除了课堂上演示外,也可以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重温,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现象。
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很难把全部的要求都一一记下来,实验中一些重要的细节,老师要反反复复地指导及讲解。然而老师把实验问题提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方法、制作数据统计图等这些碎片知识点做成微课后教给学生,学生能够在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等不同环节里,结合微课视频自主进行实验,并通过微课所讲授的指导方法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充分发挥了教学主体地位,提高了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微课在科学教育领域已崭露头角,凭借其步骤清晰、主题明确、短小精悍等优势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微课帮助老师解决科学演示实验的难题,提高了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效率,为科学教学打开了又一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