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军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六小学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讨论、合作,能够形成数学思维的碰撞融合,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共进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需要教师的观察、引导、点拨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学生的合作方向和学习效果,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1]
当前,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进而导致合作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内容较为随意、合作时机随意、合作人员随意等。由于时机选择不当,有可能影响整体教学进度,而合作时间不足则会使学生无法深入探讨,知识探究流于表面。而合作时间过长,则有可能造成课程进度缓慢拖沓,影响合作效率。在合作内容方面如果过难或者过易,都会影响合作质量,而小组成员随意组合,则有可能造成有些学生挑重担、有些学生搭便车问题。
如果小组合作中成员分工不清,就有可能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不够吃”的问题,尤其是小组长责任落实不到位,有可能造成小组合作散漫无章,有些学生坐享其成。而且由于学生沟通能力有限,在倾听过程中缺乏理解互动,这些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认识不清,过多敢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内容设计上具体而繁琐,讲解多、演示多,但是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较少,教师“不放心”、“不放手”,进而造成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过于被动,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明确合作纪律、小组成员的责任、义务等,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学生合作中教师需要认真观察,适时指导,起到监督、引导、点拨的作用。同时,要选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和管理作用。在小组合作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积极性,为小组合作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明确学习任务,精心设计合作内容,突出合作价值。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趣味性、探究性、拓展性,能够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一般每组分配4-6名学生,其中学习组织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他学生可以分别担任资料收集员、记录员、观察员、汇报员等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这些角色,通过科学有效的小组分工,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促进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小组合作时机的选择关系到数学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分组时机的选择上需要教师有充分把握,结合班情、学情、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等合理选择合作时机。首先,在数学教学重难点上进行分组合作,以此实现学生思维的转折,能够更深入的把握数学知识规律,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的认知与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等形式寻找其中规律,从而形成动态的知识构建过程,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遇到开放性的问题时,也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因为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并没有唯一答案,这就需要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判断,通过互动、讨论等形式得出结果。例如“18cm的铁丝能够弯成边长分别是多少的长方形?”这道开放性的题目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概念,也就是让学生找出哪几对数字能够组成9。在开放的探究情境下,学生会更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去倾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合作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数学思维会更加活跃,而且能够建立起数学概念与实践操作的联系,通过合作探究形式拓展思路,最终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标精神,适当放权,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拓展空间,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自身角色定位有所把握,在合作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知识内容的发掘者、学生遇到探究困难的点拨者,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思。教师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要及时解答,但是要避免直接为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给予学生探究思路,做学生学习探究的引路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合作效果。[3]
合作学习虽然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广泛,但是这一新型学习方式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因地制宜的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监督,维持好学习纪律,避免学生由于自制力不足而偏离合作学习目标,影响学习效果。勤观察、善引导、巧介入,这是保证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
[1]姜道亮.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5(56).
[2]周兴强.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4(16).
[3]黄玉翠.浅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J].数学教学通讯.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