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顺应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是幼儿园开展足球运动的基本模式。但在实际组织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忽视幼儿内在需求的关注,造成参与无味;忽视运动目标的达成,造成目标变味;忽视幼儿主动性的激励,造成学习乏味;忽视足球魅力的外显,造成游戏退味;忽视组织的多元拓展,造成形式寡味。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园足球游戏的组织应以玩为主线,在有机融合足球玩法、规则、技能的同时,通过策略的支持使之兼具足球运动特性及体育活动目标,提高足球游戏的实效性。
幼儿只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内在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足球游戏的设计中,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中捕捉有趣的游戏素材,并通过一定的改编、整合和优化,使之为幼儿所熟悉并且喜欢足球运动情境,从而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激发主动踢球的内在动机。
比如,练习用脚弓推运球的小班足球游戏“运球比赛”来源于小猪佩琦动画片运动会的情节。在游戏中,佩戴佩琦、乔治贴纸的小猪们,沿着各自路线将粉色球、蓝色球踢进球区内,再从两侧途经小路、山洞、草地返回起点持续循环运球,规定时间内运球多的一方为胜者。喜爱的角色、熟悉的情节、“森林”场景、踢球和跑、钻等其他基本动作的融合,以及鱼贯式的比赛方式,都极大地激发了幼儿踢球的兴趣。
又如,练习脚底踩球的中班足球游戏“木头人”来源于同名娱乐游戏。游戏中,幼儿和扮演“熊”的老师一起带球游戏,当听到“木头人”时,必须立刻踩球并保持静止,躲避“熊”的巡视。“踩球”成为游戏玩法的一部分,幼儿在熟悉的游戏中自然地体会、感悟、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则通过游戏语言“谁是木头人”表达节奏的变化以及巡视情节的语言提示,对踩球方法、速度以及反应能力等给予隐性指导。
再如,提高带球和拦球能力的大班足球游戏“贪吃蛇”来源于同名手机游戏。游戏中,一名或多名幼儿扮演“贪吃蛇”,拦截场地上对方的“果实”(足球),“果实”一旦被贪吃蛇“吃”掉,对方需即刻跑到“贪吃蛇”身后充当“身体”。随着时间推移,“贪吃蛇”的身体越变越长,有趣的游戏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他们带球和拦球的能力也在快乐的角逐中得以提高。这些从幼儿生活中演化而来的游戏情境,将足球技能与游戏玩法、规则等进行有机整合,使幼儿在边玩边踢中获得快乐的玩球的体验,进而激发踢球的内在动因。
足球作为竞技运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的参与与调动是必不可少的。但调查发现,在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这点,尤其体现在动作技能、合作技巧的集体示范性学习上,乏味且枯燥,幼儿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因此,在幼儿园足球游戏的组织中,教师应从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自主体验的机会,鼓励幼儿在运动中尝试思考并解决问题,尽可能地调动智慧去获得踢球的有益经验。
以练习行进间传接球的大班足球游戏“小小快递员”为例,教师以“快递员如何快速运送货物——球”为话题,在游戏问题的助推下,引导幼儿探索、思考并收获传接球的技能和经验。问题一:“两个快递员如何配合传送球?”通过两人间的合作探索,幼儿获得了定点和移动传接球的初步经验;问题二:“定点和移动传接球谁更快到达?”在对比探索中,幼儿发现移动传接球的速度更快,获得了“行进间传接球”的初步技能;问题三:“两人行进间传球需要注意什么?”由于在前期的探索和体验中,幼儿对接应、跑动、传球有更清楚地了解和体验,因此,他们在语言表达和动作学习上有更清晰的思路。在游戏问题的步步助推下,幼儿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对动作的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足球游戏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新内容,能否达到提高运动能力、锻炼体能目标是衡量游戏组织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但教师往往忽略这点,而片面追求游戏的娱乐性或玩法,造成运动量不足,运动效率低的现象突出。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对游戏背后运动目标的达成,需要有一定的预判和思考,要充分利用足球这一媒介,在游戏内容和形式、运动时间和节奏上设置挑战,以提高游戏的运动实效,使幼儿真正得到锻炼。
以探索足球多样玩法的大班足球游戏“椅子和足球”为例,通过游戏挑战难度的逐层推进,使运动强度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游戏一:个体探索足球与单把椅子的玩法。在横、侧、倒放的椅子中,幼儿运用已有足球技能进行玩法探索。游戏二:小组探索足球与多把椅子的玩法。小组合作给予更多的思维碰撞空间,椅子数量的增加为运动新探索提供可能,使幼儿在玩球中获得多样化锻炼。游戏三:以足球与椅子为主题的小组赛。幼儿结合游戏一、二的运动经验提出比赛内容,教师再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和建议,包括:“勾球过椅后,继续运球至罚球区射球,并快速从两侧跑回至起点继续参赛”“前一名选手运球至第三把椅子时,下一名选手出发,两分钟后比赛结束,三轮比赛后,射入球门多的为胜方”。游戏三中,游戏项目的容量扩充、踢球与短跑交替的运动方式以及鱼贯式比赛形式的运用,使运动强度、运动量发生改变,使幼儿真正动起来。
通过观察发现,在能充分发挥个人运动技能的团队比赛中,幼儿的踢球欲望、拼搏意识最浓,且最为兴奋和快乐,充分展示了对抗性足球运动吸引幼儿的一面。遗憾的是,教师往往担心对抗会引发安全问题,在组织中害怕对抗、刻意回避对抗,使得幼儿的踢球兴趣、运动潜能、拼搏意识都难以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应该科学对待幼儿园足球游戏里的对抗,可将对抗从身体对抗更多地引向意识对抗,以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游戏中对抗氛围的营造,使幼儿个体面对压力时,为胜利进行不断的努力和拼搏,在激发挑战欲望的同时,培养不怕困难、勇敢拼搏的足球精神。
以练习脚弓踢球的小班足球游戏“小足球快回家”为例,在运球比拼环节中,幼儿可以将场内任意筐中的球运送回家(球的总数少于幼儿人数),比赛结束后,“家”中球多的一方为胜。看似自由的游戏规则其实暗藏玄机,不断运球“回家”的同时,“自家”的球也可能被他人运走,对抗的氛围就在搬动和运送中自然形成,为了让自家的球变得更多,幼儿都积极地踢、运球,初步懂得要为自己的团队进行努力。
又如,以练习控球躲闪的大班足球游戏“海底探险”为例,在规定时间内,小鱼需避开四周章鱼追捕到达安全地带(中圈),但携带的泡泡一旦被章鱼夹中将被抛至远处,需重新找回继续尝试。这其中小鱼与章鱼的对立角色,躲闪与追捕对立,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游戏氛围,为了胜利,他们或躲闪突围,或夹击坚守,运动热情和挑战激情被瞬间点燃,在不断的挑战与守护中,激发了他们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也使游戏变得更加刺激好玩。
幼儿园足球游戏显而易见是在足球场上开展的“踢球”游戏,有意识地帮助幼儿了解足球,包括:认识球门区、罚球区、中圈等球场标志以及球赛的基本玩法和规则,等等,使幼儿熟悉足球,对其足球兴趣的培养影响深远。但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园中的足球游戏应该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将成人足球的玩法和规则进行细化分解,巧妙设计成一个个足球小游戏,让幼儿在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收获有益的球赛经验。
以模拟罚球区踢球的大班足球游戏“球门保卫战”为例,我们将罚球区踢球这一片段以模拟解放军的军事游戏进行:一名幼儿为攻方,站在禁区前的定点位置,多名幼儿为守方,成一横线保持一定的间距站在禁区内。游戏开始,攻方将弹球(足球)踢向球门,守方幼儿可选择躲闪,亦可选择勇敢出击,将球停住或踢出,成功阻击弹球的幼儿将获得赛后嘉奖,若不幸被弹球击中,则需退出游戏接受惩罚。游戏展现了定点罚球的比赛规则,也让幼儿在一对多、攻与守、惩与罚的紧张挑战中,明白了罚球区里进攻与防守的意义,以及定点罚球的比赛规则。
以明确“不用手触球”踢球规则的中班足球游戏“抢球射门”为例,活动以师幼间抢球游戏开始,教师先明确规则:不能用手抢球或接球。在多次与教师的互动中,幼儿初步懂得遵守规则之后,转入下一个游戏“抢球射门”游戏。这时,教师演示“不用手触球但可用身体部位接停球的方法和技巧”,提出“一旦用手触接球则黄牌警告一次……罚下球场”的惩罚规则,让幼儿对如何触球不违规有进一步的认识之后,再转至幼儿间的分队“抢球射门”比赛。在这个小游戏中,充分展现了足球运动场上不用手触碰球的比赛规则,让幼儿在渐进式的游戏环节中,逐步叠加对触碰球的认知经验,对足球规则的学习也变得水到渠成。
总之,幼儿园足球游戏要围绕幼儿、足球、体育活动三个层面对组织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与能力水平?是否凸显足球的运动魅力?是否达到体育的活动目标?等等,由此,使幼儿在快乐的足球游戏中,培养球感,锻炼体能,并逐步树立科学的运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