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在印度:谁的选择
——从印度民族主义兴起的角度看英语占领印度

2018-02-24 15:54马忠玲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殖民者民族主义印度

马忠玲

(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

语言具有民族性,“一个民族的精神特性和语言形成的结合极为密切,只要有一个方面存在,另一个方面必定能完全从中推演出来。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1]P17换言之,语言本身有着国家身份认同的功能“认同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身份。”[2]P64一个民族的语言一旦形成,便承载了该民族的精神。在民族主义者看来,语言不仅是民族文化最主要的源泉,也是架在民族和神圣性之间的桥梁[3]P599。就殖民地民族主义理论而言,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根据在印度的经验提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民族主义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殖民官僚麦考莱在印度推行的英国化政策。殖民政府通过殖民教育培养了一批通晓双语的殖民地精英,他们接触了欧洲的历史,拥有了共同的语言。“民族”的想象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使人们在“民族”的形象中感受到了真正无私的大我与群体生命的存在[4]p12。1947年,讲着流利英语的印度人赶走了英国殖民统治者。然而独立后的印度并没有抛弃殖民者的语言,而是把宗主国的语言这一“奴隶的象征符号”作为殖民遗产继承并传扬开来,发展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这种矛盾的结果是英语在印度民族主义兴起和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带来的。英语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者接触自由主义思想和政治民主的途径,也是印度领导者与英国殖民者进行交流的语言,因此,在独立之初,印度各领域,尤其是中央层各领域,都无法离开英语而正常运转[5]P53。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西方教育被引入印度,大量教育基金被用在英语的普及和推广上。英语作为受教育者的共同语言之后,印度出现了语言的统一,这种统一导致了印度的精英阶层民族主义意识的产生。正是英语对印度民族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使英语在殖民者离开之后仍然被保留并发展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一、前殖民时代印度民族主义的空白期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但印度在英国殖民者入侵之前却一直是一个不统一的国家,民族意识觉醒呈迟滞状态。印度国内缺乏形成统一民族观念的客观环境。首先,“从很古的时候起,在印度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即所谓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使每一个这样的小单位都成为独立的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6]P147这样的村社制度切断了各个地域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造成了印度本地各族大大小小的土邦,它们都是一个个行政单元,在经济利益、文化素质、政治意识和目标上各不相同,政治制度上分散、不统一。其次,印度国内种族众多,人种多样。作为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结果,各种族有各自的语言、传统和风俗。各个种族之间语言的不统一使印度各地区和各种族之间交流困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整合。再次,印度国内宗教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印度存在多种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和习俗,不同的实体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民族。就历史进程而言,印度社会中一直有着多种宗教,如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被认为是“两个民族”,它们之间的冲突不断,而且多是暴力冲突。这导致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印度遭遇外敌入侵时,民族意识的缺乏使得印度缺乏抵抗异族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也造成了历史上印度不断地遭受外族入侵。不断的外族入侵又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不统一状态。在《大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马克思指出:印度的历史“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6]P246。最后,长期存在的种姓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导致印度人民对民族意识的淡漠。种姓还决定了人们的宗教和世俗文化生活的模式,影响了各个社会集团的心理特征,并出现了社会隔离和高低关系细微的教阶金字塔(hierarchic pyramid)。在这一制度的禁锢下,人们甘愿屈服于环境,盲目迷信自然,他们只是向牛虔诚地祈祷以期来世轮回转世到尊贵的种姓。这种恶性循环使人永远不能主宰自身,使社会处在了长期的停滞状态。它不仅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割裂开来,而且也在下等阶层之间造成了隔阂。人们的职业被固定,命运被定型,从而使人的才智被限制,创造力被抹杀,更重要的是使印度人难以团结,四分五裂。总之,“这是一个不仅存在着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和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的国家,这是一个建立在所有成员之间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排他思想所造成的均势上面的社会。”[6]P246印度社会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民族观念的条件,更没有民族主义的形成。

二、英语进入印度与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

殖民侵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海外延伸,殖民者的目的是攫取财富,扩大市场。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欧洲列强殖民全球的序幕。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广大的市场使印度成为殖民者的掠夺目标,印度被卷入这一殖民浪潮中。强大的海上势力使英国逐渐在抢夺印度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英国政府以东印度公司贸易为平台,在印度中央政权薄弱、民族和宗教分裂之时,相继征服了印度各邦,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者的到来消灭了印度的文明,破坏了当地的一切。这种殖民活动客观上对殖民地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破坏,但同时促成了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正是如此,马克思提出了“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6]P247。殖民者为了在殖民地区域统治的便利,对殖民地的人民进行了无情的杀戮和疯狂的掠夺,破坏了印度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较之以前遭遇的灾难,英国的殖民统治触及的不再是印度社会的表面,而是社会的整个结构。印度学者查哈指出:“以前的统治者像屠夫那样乱砍,而英国人则利用科学的解剖刀直刺心脏”[7]P44。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法治制度和政府机构,带来了西方的个人自由观念。印度也几乎在没有什么排斥的情况下全盘接受了英国的改造。这种统治也在无形中实现了殖民统治的历史使命的建设性。在建设性方面,英国殖民者在掠夺印度人民的同时把印度带进了世界的交流圈,打破了印度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印度在英国的统治之下,实现了经济、政治、教育和社会观念的变革,甚至呈现了跳跃前进。英国在完成双重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带来了双重的影响:一是促进了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以及国家认同的形成;二是激活了印度人追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英语伴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开始在印度立足。英语进入印度并被广泛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教士阶段。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从经济贸易开始,随行至印度的传教士通过英语传播基督教教义。福音派传教士查尔斯·格兰特是最早建议殖民政府推行英式教育的人。他认为社会的恶俗与人民的道德堕落,是“愚钝与普遍无知的结果,只有教育,首先是英语教育,方可消除这些现象”[8]P879。传教士的到来标志着英语在印度传播的开始,尤其是激发了上层精英对英语学习的欲望。第二阶段是18世纪。这一时期印度的社会生活状况日益恶化,曾是东印度公司职员及议会议员的查尔斯·格兰特(Charles Grant) 指出,只有把英语和基督教带入印度才可以得到改善,只有统治者的语言才可以同化被征服的人们。在这一阶段,少数印度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推动了英语的传播。他们掌握了英语和西方先进的知识,并逐步进入印度的历史舞台,之后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呼吁在印度进行英语教育,接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第三阶段是东学派和西学派的论辩阶段,论辩围绕印度采取何种教育政策展开并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1823年,印度近代意识的先驱贾·拉莫汉·罗伊(Raja Rammohan Roy) 向总督递交请愿书,呼吁在印度推行英语教育。1835年,印度总督威廉·本廷克宣布英国政府以在印度本地人中提倡欧洲文化和科学为目标,为英语教育拨发专项款。这是在印度推行西方教育的里程碑,强调了政府教育的目的是鼓励西方文学和科学的教育,并指出该教育的传导媒介应是英语。1837年,东印度公司的语言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规定英语为中央层面的行政语言。1844年,为了更好地开展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实行文官考试制度,宣布对受过英语教育的印度人在行政部门就业上准予优先,并表明将律师、医生、工程师和教师等职业专门保留给受过英语教育的人。这使得英语成为权利、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成为印度人谋求高级职位的阶梯。1847年,英语被确立为教学语言。自此,改革使英语在印度无论法律和行政上都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为印度人所接受并得到迅速发展。

三、英语教育与印度民族主义的扩散

无论是建立行政制度还是实施文官制度,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英国人在印度推行的现代西方教育是英国在印度统治的典型特征和重要举措。语言是开展殖民活动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巩固统治,英国殖民者到达印度之后制定了相应的语言政策。英国在印度的英语教育巩固了殖民当局的统治,但也正是这些在英国人开办的教育机构里受过教育的印度人,把西方的知识和价值观念教给自己的同胞,并以此为武器,要求平等地位,其结果是结束了英国的统治。“英国在印度所建立的现代教育机构,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培养了掘墓人,这一切都是英国殖民者当初没有预料到的。”[9]P273精英阶层与后续觉醒的民族主义者一起在英国实施的英语教育的影响下掀起了印度民族主义的浪潮。

(一)精通英语的精英阶层

“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都处于精英的统治之下,精英的本意就是最为强大、最为活力、最为有能力的人。”[10]P13英国殖民者语言政策实施的重点就是培养一批懂英语的精英阶层。英语教育虽然不能全民普及,但是可以造就“一个在我们与被我们统治的成百上千万人民之间进行翻译的阶级,一个在血统和肤色上是印度人,但在爱好、观点、道德和知识上是英国人的阶级。”[11]P14他们成为英国殖民者和印度民众之间沟通的纽带。印度民族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阶层在改革中起了引领作用。他们接受西方的先进文化,运用西方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手段,通过报纸、演说、编写小册子和群众集会等方式宣传民族主义。他们通晓英语,学习西方思想,并积极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创办近代学校,促使殖民当局做出了实行西方教育的决策。精英阶层在殖民地民族主义的兴起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拥有识字能力和双语能力,这使得他们发挥了核心作用。这种能力为精英阶层接触欧洲的国家语言和现代西方文化提供了基础。印度的民族主义首先就表现为双语精英萌发的民族主义想象,他们是民族主义运动的策动者和风向标,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杰出的领导者和理论家。他们发出了学习西方、复兴印度的呼声,成为领导民族主义运动的政治代表。他们在经济落后和社会分裂严重的框架下维系了印度的民主政体,创造了“民主的奇迹”[12]。S·坦格里曾说:“如果说在英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19世纪社会革命的首要动力是技术,那么在印度,就像在其他一些不发达国家那样,却是教育。一小群知识分子——行政人员、教育家、作家、宗教改革家和其他舆论领袖——承担起了推动一场重大社会转变的主要职责。”[13]P368

(二)英语普及下的民众觉醒

印度的国家认同的形成离不开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开展的英语教育。印度的爱国与民族意识同西方教育关系密切。“现代印度之父”提拉克指出:“爱国主义不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它是英国统治影响带来的东西。民族主义热情只能产生于西方式的国家体制;我们从西方得到它,它是西方教育传播新观念的结果”[14]P53。1835年,印度总督参事会法律参事麦考莱(Macaulay) 将英语规定为教学语言引入印度教育,他提出了“向下渗透理论” (Downward Filtration)。在这一方案指导下,政府拨专款建立语言学校,实行“公共资金制度” (grant-in-aid system),并对私人办学给予财政资助。19世纪中叶,英国在印度的英语教育逐渐成熟。英国政府公布《伍德教育急件》,在印度教育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划,确立了印度教育的现代体系。印度各地的殖民政府按照《急件》要求,拨款资助一批中等学校,并竭力推广英语式教学。在整个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语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外语。英语教育推翻了印度教旧的宗教观念,引入了个体尊严和人人平等的信条,从而促进了印度国民的觉醒。西方的教育打破了婆罗门对印度社会的智识垄断。接受教育的精英们成为中产阶级的中流砥柱,成为推动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英国殖民者“官僚家长式的统治,在印度中产阶级中产生了一些潜在的民族主义者”[15]P99。他们一开始的角色是殖民统治者忠实的代言人,但后来日益成为具有西方思想和知识的领导者,成为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储备力量。

除了推行英语教育,英国传教士们还在印度创办了英语报纸。这一做法使得英语教育影响扩大到普通民众。班吉姆在对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做出评价时指出:将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历史学重构的婆罗门统治相比,他不得不承认英国的统治建立了更为公正,更为客观的法律体系,而且至少在原则上,为低种姓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的机会。他们通过学习阅读逐渐参与到民族解放运动中来。这使得想象的共同体成为可能。在精英们的引领下,新思潮和固有的印度文化被加以比较后产生了民族自决运动。印度民众们有了理性的批判能力,由此产生了印度人的自信和真正的信仰。加之印度接触到的近现代的教育,理性、人道和平等的思想观念,印度的民族意识觉醒了。可以说,印度本土的民族主义既有反抗西方殖民主义的基本面,同时也受到西方社会政治思想和西方民族主义的激发和推动。[16]P70印度的民族主义思潮就是在英语教育传播的西方思想影响下产生的。

四、英语官方语言地位的确立与印度民族主义的胜利

从17世纪初期第一批英国殖民者抵达印度到1857年普拉西战争失败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再到1947年印度独立,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到来唤醒了印度人追求民族解放的愿望。另外,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全境后第一次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这成为印度民族主义兴起的首要条件。正如印度历史学家潘尼迦所言:“英国统治最出色的成就就是印度的统一。”[17]P255为了更好地统治印度,他们在印度殖民地兴办教育、修建铁路、兴修水利、创办工厂等,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军事上,“不列颠的教练班长组织训练出来的印度人军队,是印度自己解放自己和不再一遇到侵略者就被征服的必要条件。在亚洲社会里第一次出现主要由印度人和欧洲人的共同子孙所领导的自由报刊,是改建这个社会的新的和强有力的因素。……那些在英国人监督下在加尔各答勉强受到一些很不充分的教育的土著居民中间,正在成长起一个具有管理国家的必要知识并且接触了欧洲科学的新阶级。”[6]P247在政治行政制度上,英国人在印度建立并完善了文官制度,规定帝国文官由英国人担任,省文官和下级文官则选用印度人。在教育上,大批近代知识分子的进步思想为印度知识和观念上的变革准备了条件。总之,有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保障,印度的民族意识产生,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另外,英语的长期统治印度导致印度的本土语言受到压制。这种统治的结果就是没有任何一种本土语言能够成为邦际交流的媒介,英语就成为自然的选择,为英语在印度的地位巩固和印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英国殖民活动在印度的深入,英语得到不断传播和应用,逐渐发展成为英国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工具,成为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外语。英语成为母语各异的人们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媒介,增进了他们的了解,促使他们产生了休戚与共的认同感。西方的民主和平等观念得以传播。英语成为统一印度的语言,“它把英属印度改变成一个单一的国家,它使印度人具有一种政治统一的观念,从而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萌芽。”[18]P433印度本土的民族主义在这种统一的状态下发展起来。英语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接触自由主义思想和政治民主的途径,是独立运动上层领导者的语言,也是实现他们与英国殖民者进行对话的语言。独立之初的印度各个领域几乎都无法离开英语而正常运转。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在印度继续使用可以保证印度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世俗政体。当时的执政者尼赫鲁也认为英语不但可以促进印度的现代化,而且它对于国家统一也是必要的,是维护统一的重要力量,对于团结南部印度参加到新印度的建设中来是必须的。英语最终在印度确立了官方语言的地位。

综上所述,英语进入印度并不断普及的过程与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平行发展甚至相互交织的。英语作为共同的交流语言加强了各地区的相互理解和民族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相互类似的社会信念。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精英阶层开始觉醒并大力兴办民族教育,这又为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民族主义意识在统一的民族情感下觉醒了。可以说,英语的到来唤醒了印度新兴的民族主义先进分子并促使他们创新了印度的政治体制,为印度的国家独立和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英语所发挥的作用使得英语这一殖民语言不但没有消失在印度的历史舞台,反而不断发展成为印度名副其实的共同语。

[1][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刘海涛.语言规划的动机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3-68.

[3]Charles Blattberg,“Secular nationhood?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 the Life of Nations”[J].Nations and Nationalism, 2006,(12): 597-612.

[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刘长珍.从单语主义到多语主义的转变——印度语言政策[D].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6]中央编译局.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43-150.

[7]孙晓文.南亚次大陆的猛虎:印度军队今昔[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8][印]R.C.马宗达,等.高级印度史(下册)[M].张澍霖,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郭家宏.从旧帝国到新帝国:1783—1815年英帝国史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0][意]维尔弗里多·帕累托.精英的兴衰[M].宫维明,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11]A. Biswas, and S.P. Agrawal,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India:A Historical Survey of Educational Documents before and after Independence[M].1986.

[12]包刚升.政治精英与国家转型 [N].东方早报,2015-12-05.

[13]Shanti S.Tangri. “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 in Nineteenth-century India”,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J].1961,(3):368.

[14]张力.印度近代民族主义意识与西方教育[J].南亚研究季刊,1989,(3):52-59.

[15][印]迪帕克·拉尔.印度均衡:公元前1500—公元2000年的印度[M].赵红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6]欧东明.浅论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确立[J].南亚研究季刊,2013,(3):68-74.

[17]潘尼迦.印度简史[M].吴之椿,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57.

[18]尼赫鲁.尼赫鲁自传[M].张宝芳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

猜你喜欢
殖民者民族主义印度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