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茹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小学)
当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愈来愈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为了造就自主发展的人,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以一个课堂实例来谈谈课改对我的课堂的转变。
某次,数学练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的生日的月份数比日子数多1,而且这两个数的和是11。问他的生日是哪月哪日?当在学生中巡视时,我发现个别孩子会做,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如何下手。班级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数学思维判断能力差距比较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能力,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让学生的思路明朗,这一点十分关键与重要。
于是我给这些孩子们讲了我的思路:用列方程组的思想,找到这两个数的关系,再猜一猜哪两个数符合这两个关系。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当时,我想与其我苦口婆心地讲,倒不如让孩子们上讲台讲讲,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以及自信心等。
一个会做的同学——小耿第一个走上了讲台。他开始讲:“我用画图的方法做的。”说着画了两条线段,“这条长的表示月份数,这条短的表示日子数,多出来的这部分表示1”。然后他用大括号把两部分括起来,“这两部分和是11。”他接着说,“11减去1,就是这两部分,这两部分相等,那一部分就是5,所以日子数就是5。”他说完时,我相当震惊,他表述得太好了,而且用的是孩子们学过并且能理解的方式。
我大受鼓舞,接着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都举起了手。这时,小房同学踊跃地上讲台讲了起来:“因为两个数相差1,所以我假设是1和2,但是它们的和是3不是11;那再假设是4和5,但它们的和是9,也不可能;再试试5和6,发现它们的和是11,符合这个题。所以,这两个数就是5和6。”看到很多孩子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知道了这种方法对他们来说更易理解。“小房同学用的方法叫枚举法。”我补充道。
接着询问是否有不同的方法时,小林又举起手了。他从容地在黑板上边画边说:“用表示日子数,用表示月份数,然后就有”然后自己在那里解了起来,最后也得出了正确答案。虽然他的方法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听懂了,但是他用的方法却很先进。
“我还有不同的方法。”小李按捺不住地说。他说:“因为这两个数的和是11,假设他们是1和10,又不符合他们的差是1,所以不行”。刚到这里他就被同学们打断了,说和小房同学的方法一样,都是枚举法。我说:“我怎么听着还有点不一样呢?大家认真听,待会告诉我。”小李接着说:“再假设是2和9,也不符合;最后一直试到5和6,是符合的,所以是正确答案。”“我知道了。”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小娄说道,“小房是先按小林的第一个式子找数字,再用第二个式子检验;小李是先按小林的第二个式子找数字,再按第一个式子检验。”孩子们说得太棒了,他们已经关注到了几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这节课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本身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定论,不相信唯一答案,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表现为对更高水平、更完善发展状态的企望,以及实现这种企望的“自我筹划”。教育应该呵护、关怀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现实规定中奋然而起,大胆地追寻自我,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如果在课堂中能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又能锻炼他们的口才和胆量。
通过课堂案例,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要只是一味地进行讲解,要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平等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第二,要注重实践应用。数学解题过程中,并不是只有一种思路、一种计算方式方法,学生可以采用多种解题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一种思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只要是能够说得出道理,正确计算出结果,均需要给予肯定的答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际的解题能力,不应该仅仅是关注于理论知识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将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用坚强的意志去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