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发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
学习障碍最早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在出席美国知觉障碍儿童组织的会议时提到[1],后“全美残疾儿童咨询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是儿童在一项或多项的理解及运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有关的基本心理过程方面有障碍”[2]。1995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云英、王书荃给出的界定是:“在获取与运用听讲、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学能力上有重大困难的学习异常”[3]。在目前的研究中,学习障碍的界定仍然存在争议,但概括而言,主要指的是因学生本身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以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认知、理解、记忆文本与音像时困难,且在情感和行为上逐渐产生了排斥学习乃至厌恶学习的状况,本文也将在这一概念的界定范围内展开研究。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动力不足,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笔者支教的M中学是P县的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截至2017年6月,有学生3 034人,彝族学生占93.1%。其生源除了县域内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还有少数是辍学后重新入学的,为落实凉山州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4],学校加大了说服已辍学学生重新入学的力度。根据2016—2017学年的历史科目的成绩,三个年级及格率分别是16.2%、56.0%、15.9%,毕业班优秀率仅3%,学生历史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认知障碍指的是现有知识阻碍了新的、更有效的知识结构的构建[5]。对于M中学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从小习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导致他们在历史课上,对于历史教材的语言文字存在不认识,不理解的情况,形成了知识认知障碍。
彝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农村地区日常交流中偶尔使用汉语,多数情况使用彝语,多数农村学生家长不认识汉字亦不会讲汉语,家庭教育中对于汉字、汉语的教育也很少。笔者曾组织M中学学生进行常用汉字和传统文化知识测验,结果显示多数学生仅能掌握不到500个常用汉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存在偏差,例如《西游记》中人物“沙僧”有33.33%人写成了“沙阿僧”,历史人物“唐太宗”有25.00%的写成“汤太中”,笔画笔顺错误也很多,“新”本应先写“立”部,但有40.00%的学生先写“斤”部,甚至有学生将英文字母“C”写作“”,大部分学生汉语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存在严重障碍。
语言和文字上的障碍引起了理解障碍,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为例,介绍到尧、舜、禹三人的前后顺序时,有近50%的学生记忆为“禹、舜、尧”,因为彝语中尧[yuop]和禹[yup]的发音相近。记忆同样困难,中国古代的文字言简意赅,表意功能很强,例如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和韩”并没有对应的彝族文字,在发音上也是模仿汉语的,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时候常常记混、记错。笔者又将调查问卷问题13“历史学习的最大困难”和“年级”做交叉性分析之后发现:初一年级“识记、理解课本知识存在困难”占49%,初二年级占33%,初三年级占27%,可见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使用汉语和汉字的频率增加,这种障碍会呈现出减轻的趋势。
文化情感障碍是指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与历史教材所书写的文化与习俗存在差异,甚至相悖的地方,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了抗拒和轻微排斥的心理。
首先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根据调查问卷问题11“你认为历史课学习是否重要”:“重要”占23.13%,“一般重要”占46.14%,“不重要”占30.73%;其次是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点有偏差,问题12“你对历史课的兴趣主要集中于”:32.93%的同学选择“历史知识”,40.55%选择“历史故事”,26.53%选择“历史思维”,这表明有较大一部分学生把历史课当成故事课的倾向,学生表示上课生动的教师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照本宣科的教师则会降低他们听课的效率;最后是学生对于历史文化轻微排斥,根据调查问卷问题16“你希望历史课讲什么”:46.23%的学生希望“多讲彝族的历史”,27.15%的学生希望“多讲历史小故事”,这两种回答占比重最大。笔者在讲解《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南方的初步开发”一课时,增加了孟获部落的相关历史习俗,并拓展了关于区域的历史,这一话题引起了学生课堂乃至课后的热烈讨论。
学生反应障碍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受到的有效刺激较小,造成了学习反应障碍。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6]。首先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制定存在反应障碍,根据问题22“你认为教学中老师更侧重于哪个层次目标的落实”,77.30%的学生选择“知识与能力”,15.81%选择“过程与方法”,6.89%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说学生认为教师只是侧重知识点讲解,而不注重方法和情感,存在反应障碍;其次是学生认为普遍存在“赶进度”的情况,排课量较少,且常被占用,部分内容只能粗略讲解,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为例,第五学习主题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识记,但教学时间紧张,教师多数采取学生自学的模式,而学生基础较差,自觉性不够,且存在民族文化差异,多数学生放弃学习;最后是学生对于学习测量存在反应障碍,根据题目27“老师课后是否布置作业”,其中“布置作业”占77.40%,这部分中“检查和批阅”占33.10%,所以通过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学习程度并及时反馈给学生的仅占25.60%,课堂教学检验效率低,效果差。在考试前多数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复习,但“学生自主复习”占71%,复习效果显然不如教师带领复习,而考试结束后,教师一般是评讲试卷,但几乎不分析学生错误率分布情况和学习特点,从目标制定,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测量和反馈,学生的有效反应都比较小。
学习环境障碍指受家庭、社会环境影响对学生在校学习形成的反作用力。
一是家庭环境,该地区多数成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年龄稍长的学生则承担了一部分家长的责任,笔者召开家长会时,有60%的学生监护人是正在上普高或者职高的学生直系或旁系兄姐。而跟随学生家访也发现,13岁初中学生承担的家庭劳作和农业劳作程度与成年人接近,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部分,而他们一般选择完成语、数、英三门课,历史学习时间被进一步压缩。二是社会环境,初三毕业生和辍学学生多数选择外出务工,他们通过QQ、微信等手段,与在校学生仍然保持着联系,尽管学校明确禁止使用手机,但外界信息仍不断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在外务工人员向在校学生输出务工信息,与学校教育之间形成了反作用力,家庭、社会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造成了学习障碍。
彝族地区相对独立,民族构成比较复杂,方言土语较多,方国瑜先生依据1956年少数民族语言第四工作队的报告,在《彝族史稿》中将其分为六个方言区[7]。大凉山的彝族使用的主要是北部方言中的圣乍土语,1980年开始实行的《彝文规范方案》即是以圣乍语为标准读音的[8]。彝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是按照“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且动宾倒装,状语常置于中心词之前,例如汉语“这个更好了”,彝语作“此马打阿辣摸挖”,“阿辣”是“更”的意思,“摸挖”是“好”的意思,状语“阿辣”置于了“摸挖”之前[8]。而彝族的文字主要是《彝文规范字表》上的单体彝文字[8],比较固定。
初中历史教学中频繁出现古汉语和汉字,汉族学生日常使用汉语且接触传统文化较多,初中历史的许多内容已比较熟悉,历史学习成为加工和矫正头脑中已有历史知识的过程,但对彝族学生而言,汉字和汉语在小学没有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古汉语和传统文化时更为困难,而当其学习到世界历史时,障碍又被扩大。
凉山彝族是历史上生活在四川、云南、贵州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就提到的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筰都、厓駹、白马等“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9],可见那时就已经是多部落地区,但彝族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汉朝初年,开始在此处设郡。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史载“(建兴)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臧柯为兴古郡”[10]。公元8世纪,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相继出现了六个地方政权,史称“六诏”,后“蒙舍诏”的首领皮罗阁在783年统一“六诏”,《南诏德化碑》载“寻派特进都知兵马大将。二河既宅,五诏已平,南国止戈,北朝分政”[11]。此时的南诏政权,彝族已经占据主体。唐末,此处的少数民族部落不断融合,最终为大理段氏所统一,史载“后晋髙祖天福二年,段思平立国号大理,宋初仍为大理国”[12]。到了元朝时期,元世祖派赛典赤到云南,并在这些地区设置路、府、州、县和宣慰司,“所司之土,东接宋境,西距蒲甘,北抵吐蕃,南届交阯,地方千里,总隶一百余州,凡二十余路,皆公所摄”[13]。明代派遣付友德、沐英、蓝玉等将领进兵云南,史载“英镇云南,简官僚、修惠政、剔奸蠧、兴学校、治水利、垦田一百一万二千亩、军食嬴足,恩威并着,教化大行,云南遂为乐土”[14]。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行改土归流,发展经济。1840年以后,中国陷入动乱,彝族奴隶主贩卖鸦片,换取武器,疯狂扩张,战乱不断。1952年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成立,属西康省,1955年更名凉山彝族自治州,改属四川省,1978年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原所属八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15]。
梳理其历史可以发现,凉山地区元朝时期才开始设立州、县的行政区划,明朝时期社会经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以来由于一直饱经战乱,未形成延续的文化脉络,独立的区域性又严重限制了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更多的时候希望了解自己民族的发展历史,对整个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则没有概念,学生在认知、认同上存在着情感的障碍。
M中学历史教研组共有教师9人,从年龄构成上看:3人年龄超过40岁,4人年龄30~40岁,2人年龄在30岁以下,尽管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固定,难以接受全新的知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从兼专职看:5人属专职教师,1人由数学教师兼任,1人由政治教师兼任,2人由学校行政人员兼任,行政人员事务较多,备课和批改作业时间不足,教师专业性有待提高。从生师比例看:大的为410∶1,最小也为207∶1,即全部历史教师最少承担4个平行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重,难以开展针对性教学。从组织教研活动看:历史教研组的历史教研活动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一定的形式化,不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
从全校来看历史教师的缺口仍然比较大,P县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考调,但仍然无法吸引大量人才投身教师行业,一是地区相对偏僻,教师工作量大但工资待遇却较低,因此教师压力较大,能力比较突出的往往会选择继续考学,难以留住人才。二是受当地观念所限,公务员的社会地位高于教师,M中学的众多年轻教师都在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一旦考中,即刻辞去教职,影响了教学的持续性。
经济发展滞后,教育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够完善,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根据《凉山州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 403.92亿元,增长6.0%[16]。经济增长率排在倒数第一[17]。
2016年凉山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7.38%,而其粮食产量仅占全省的6.23%,这是由于凉山土壤条件比较差,劳动力有限又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劳作,产量低,见效慢,多数成年劳动力选择了外出务工,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家庭教育缺失,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回家后还需要承担家庭劳作和农业劳作,压缩了他们的学习时间,通过务工迅速获取财富的生活方式,也导致了家长不肯进行教育投资。同时,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网络媒体方式与在校学生联系,形成了巨大的教学反作用力,严重阻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
通过对学习障碍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文字自成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独特,主要是彝族地区的民族区域性导致的,而教师资源的欠缺和学习环境的不良,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导致的。笔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际和研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力度,培养一批本民族的汉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营造汉语学习氛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使用汉语教学,减少民族语言的使用。然后利用古诗、古汉语逐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汉语使用习惯和传统文化素养。
二是将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一方面是明确彝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的构成部分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彝族的节日、饮食、服饰等,侧重讲述其如何反映历史的进程,受到汉族文化影响后,发生了哪些改变,引导学生逐步克服文化情感障碍。
三是健全教师教育体系,先建立起人才引入机制,吸引优秀青年投身于P县的教育事业,然后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争取留住人才。同时,充分联络高校进行教师培训,M中学目前已与四川师范大学建立起对接帮扶,还需建立起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让真正专心教学、关心学生的教师享受良好的待遇,淘汰一批不负责、不作为的教师,通过改进和提高教师技能,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反应。
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新凉山,吸引外出务工人员逐步返回家乡,投身于家乡建设,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同时也将孩子从沉重的家庭劳作和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使其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增加教育投入,M中学201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两栋学生宿舍和一个操场,极大地改善了学习的硬件设施,同时,也需及时改善软件条件,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引入全新教学手段。最后是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思政人员,对中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摆脱外出务工人员对在校学生学习的反作用力。
通过前三种方式可以逐步缓解这些障碍,但归根结底,仍需要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民族区域发展动力,逐步缩小区域差距,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障碍,真正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并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知识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双重作用。
[1]DP HALLAHAN.Some Thouguts on Why the Prevalenc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Has Increased[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2(25).523-528.
[2]HORNBY G.The Natur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Critical Elements of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Kavale,KA,Forness,SR[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6(66):418-419.
[3]陈云英,王书荃.儿童汉语语言学习障碍的概念与评估框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6):30-34
[4]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实施办法[N].凉山日报(汉),2010-08-14(2).
[5]BRENTON LAWRENCE,EDWARDS TOM.Sets of Sets:A Cognitive Obstacle[J].The College Mathematics Journal.2003,(34):31-3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方国瑜.彝族史稿[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5.
[8]易谋远.彝族史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8.
[9][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顾颉刚领衔点校赵生群主持修订.史记·卷一百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0][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南诏德化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2][清]靖道谟.四库全书(文渊阁)·史部·云南通志·卷四·建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3][清]靖道谟.四库全书(文渊阁)·史部·云南通志·卷二十九之九·赛平章德政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4][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二·太祖平滇[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15]易谋远.彝族史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15.
[16]凉山州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4-21)[2017-11-05].http://www.lsz.gov.cn/lszrmzf_new/gmjjhshfztjgb39/4315600/index.shtml.
[17]四川省人民政府.2016年四川21市州GDP“成绩单”出炉[EB/OL].(2017-01-22)[2017-11-05].http://www.sc.gov.cn/10462/12771/2017/1/22/10412255.s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