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研究

2018-02-24 12:35李培森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老师

李培森

(安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 安庆,246011)

一、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正如学者张再兴所言:“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2]。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关乎教学质量本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国情党史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珍惜韶华,学习本领,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和勇气,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了较大进步。学科建设日趋完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教材建设紧跟时代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宣传党的国家政策、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思政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与专业课相比,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参与率低。一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不重要,学得好不好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没有多大影响,考前记一记,背一背就能轻松及格,因此课堂上有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低头玩手机,老师提问环节和自由发言环节很少有人主动回答问题,学生参与率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令人尴尬。

(二)教学形式单一

大班上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学多采用合班上课制度,有时候一个班级有80人左右,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专业不同,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无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老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按照大纲和教材讲解,缺乏生动鲜活的案例,内容没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得教学内容很难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思政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由于教师时间、精力、经费的限制,很难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考察和参观学习,而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义务劳动没有和思政课教师沟通协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导致各行其是,效果不佳。

(三)课程之间缺乏融会贯通

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要想把思政课上好,需要老师对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制度等内容都有所涉猎和研究,这就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在宏观上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走向和历史进程;在微观上,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历史事件的发生背后也是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形势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之间有很高的关联度。如果上课老师不能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探寻社会历史发展背后的规律,只讲其然而不讲其所以然,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就无法实现教学效果。

(四)学生获得感不强

在校大学生目前以95后为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与迷茫:学业、经济、成长规划、恋爱、人际关系、就业、考研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造成他们人生困扰和思想波动的因素,而个别思政老师觉得这些问题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情,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自己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了。殊不知面临这些问题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也是掌握学生思想状态的渠道。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高悬于上,无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无法给学生的成长成才真正助力。

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把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融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现实土壤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思政老师,不仅要授书本之业、更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传人生大道、解思想之惑、助成长之力。

三、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经济时代对价值观的冲击

学校从来不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象牙塔,它无时无刻不受着社会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大,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转型,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各种不良风气随之而来。金钱至上思想、不诚信现象、艰苦奋斗思想弱化、功利主义、相互攀比、诈骗犯罪现象、宗教迷信等不良现象和丑陋风气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对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进而在学习、生活中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在校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尊崇、对自由理性思想的追求、在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服务奉献意识引领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侵蚀和弱化。

互联网的发展也给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挑战。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他们往往对网络谣言、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平台、网络快餐文化缺乏甄别能力,往往觉得很好奇,无意中就成为不良信息的接受者、受害者、传播者。

(二)思政课教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3]。老师的师德师风、知识素养、人生阅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喜好程度。思政老师普遍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长期过着“书斋”式的生活,人生阅历和社会经历较少,鲜有参与接触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事务处理的机会,使得他们在理论教学方面见长,但拙于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现象解读政策的能力,导致教学没有说服力,老师的说教不被学生认可,很难使学生做到“入脑”“入心”。

(三)师生交流不够

老师和学生交流较少也是导致思政课没有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因素之一。由于课时数限制、大班上课制度、老师住宿离学校较远、老师的教学科研压力、时间精力限制等因素,使得思政课老师很难有整块的时间和学生敞开心扉促膝长谈,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学习进度,心理诉求、情绪变化等问题,因此无法对症下药,导致课程的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够。

(四)教学语言没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思政课老师多使用先入为主式的结论性语言,说教意味浓厚,缺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实感染人。形象刻板严肃,语言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思政课老师就变成了学生口中戏称的“马列老太”。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地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言语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和教诲进入儿童的心灵。从这段表述中可以发现教学语言是老师向学生表达思想,传授知识的工具和媒介,深入浅出的思路、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翔实的案例往往能让学生喜闻乐见。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一味说教、从理论到理论,只能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五)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知识、国情党史的基本内容,更要通过实践行动来强化对理论的认知、接受、深化、提升,要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这就意味着思政课具备“知行合一”的特点,其考核形式也必然要多元化。目前,高校的思政课考试都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调研报告等结果性考核,缺乏过程性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内隐性的特点,尽管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思政理论课,但在评优评先,入党、考研、毕业、就业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出鉴定时,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辅导员很难从思政课的考试成绩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和参考价值,这也无形中削弱了思政课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四、对策与建议

在分析了原因之后,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供思政工作者参考。

(一)统筹化的设计

思政课的专业性、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必须在科学的规划下实行“联动思政课”教学理念。联动思政课的核心思想是:为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各部门、人员、资源之间实行统一规划、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联动思政课”教学理念包括三个方面:①部门联动:学校层面应成立由分管校长牵头组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组,成员包括:思政部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院系书记、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组织部、保卫处、校医院、人事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定期研究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活动。院系成立二级思政工作小组,院党总支书记任小组长,成员包括:分管学生工作书记、各党支部书记、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专职辅导员等,主要研究各院系学生存在的政治思想问题,及时发现汇报,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②师资联动:组建思政课教师、人文社科专业老师、校职能部门老师、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心理咨询室老师、院系政工领导、校离退休教师、优秀校友、企事业单位人员为一体的教师库。充分发挥课堂、校内、校外人员的资源优势,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邀请他们定期给学生上课或开讲座。③实践联动:在组织开展专业实习实训、三下乡、实地考察、义务劳动、顶岗支教、参观学习等活动时,由校、系两级思政工作组统一规划,有侧重地融入思政教学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涵,又可以增加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④考核联动: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档案。记录学生的思政课成绩、各种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老师对学生的培育考察记录,在学生评优评先、入党、就业需要写思想情况鉴定时作为重要的参考材料,也可把此材料放入学生的毕业档案中,作为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参考材料。

(二)人本化的定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学生成长成材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5]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教师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上。

在德育过程中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理想信念坚定的同学一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在学校时能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工作中能兢兢业业,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学习不刻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态度不端正,而端正的态度来自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的培养和树立正是思政课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抓住思政课教学这个关键因素,可以使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也要关心教师的成长发展和诉求。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使他们真正接触到社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农村的脱贫攻坚中去,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浪潮之中。鼓励年轻教师进修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教师投身科研、参加学术交流、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增加他们的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三)情景化的实践

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积极思考,探索引入角色扮演、情景设计、拓展训练等大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如在法律基础课中可以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设计的情景模拟法庭辩护环节,让法律专业的老师或者邀请专业律师来点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知识活学活用。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可以设计一个主题,让学生排演一个小话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去观察真实人物的生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设计各自的角色语言,在真实场景中体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拓展训练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团队文化建设活动,它有游戏、运动、任务完成等功能,经典拓展训练有8大项目:背摔、断桥、天梯、攀岩、电网、求生、盲阵、结伴,主要解决团队的5种机能障碍:缺乏信任、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无视结果。拓展训练对经费、场地、器材、人员的限制较小,便于实施开展,在实施过程中最好有专业的教练做安全保护。目前,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引入了拓展训练教育课程,也大力鼓励辅导员、专任教师考取拓展训练教练的资格证书,这对在高校引入拓展训练课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信息化的沟通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思政课老师要利用好互联网媒体这个有力武器,加强和学生进行网上沟通交流。在现实生活中,老师扮演的是师者的角色,学生见了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畏惧感和距离感。网络消除了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差异,沟通交流比生活中更平等顺畅,更容易倾诉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惑,老师以朋友和普通网民的身份在网上和他们交流探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智能手机上的QQ、微信、博客、聊天室等软件可以消除交流的时空限制,给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带来很大的拓展。

互联网上催生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大学生往往是最早的发现者、追捧者和使用者。思政课老师不能简单地进行批评或者刻意回避,要善于利用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词汇,比如:厉害了,我的国!我为你打call!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稳住!我们能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等,在课堂教学或者网上交流时,教师若能技巧性地运用网络流行语,可以使学生喜闻乐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严肃刻板的形象。

(五)项目化的考核

考核方式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引导。改革以卷面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考试,加强实践性考试成绩所占的分值,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水平。在考试时可以将期末考试、案例调查分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问题解决方案、论文成果、平时作业等成绩综合考量打分,以此拓展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丰富考核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六)实用化的功效

思想政治教育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修养等。这些内容统一于构筑人生大厦的“上层建筑”,存在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之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不利影响。思政课要突出问题导向意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力,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考研就业等实际困难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院系实际情况建立《学生思想道德能力培养手册》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课考试成绩、三下乡、义务劳动、顶岗支教、党员活动日、团日活动等实践表现情况,以及学生思想政治能力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老师的帮扶措施如实记录。将其作为关注学生成长的重要依据,在学生评先评优、入党、应征入伍、就业时作为思想政治素质鉴定的依据材料,也可将此材料装入学生毕业档案,以备用人单位全面考察毕业生时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点关注五类特殊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学习障碍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职就业困难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调研学生本人,与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对接,访谈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他的主要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以帮扶为手段,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满获得感。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2]张再兴,艾四林,吴倬,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7(12):89-91.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Z]〔2005〕5号.

[4]十九大工作报告[R].201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老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