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晶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中学,江苏 连云港)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渊源,中华文明在历史记载上已经延续了五千多年,中国当之无愧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如此文明长存的大国家里,文化的深奥程度难以想象。只有从小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例如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将中华传统文化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中、灵魂中,才能最有效益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多年以来,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辱,不只是在经济上的侵略,还有文化上的侵略。有人曾说:征服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首先要征服他的文化,侵略这个民族的思想[1]。在被侵略的时间里,我们国家的人民开始接触到外国的产品,有些人开始喜欢国外的产品,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国外的产品比国内的要好。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党组织为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实行了很多相关政策,做出了巨大努力,但还是存在许多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的情况,更缺少古人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始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中华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其他文化互补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体系,它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环境、经济结构和政治导向等影响因素下产生的文明果实。从原始群居到半文明分居时期诞生的中华民族文化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开始强盛的起点,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等有巨大影响的文化事件。经历汉唐时期以后,中华文化开始变得成熟稳定[2]。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完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变得更有生命力,有宽容大气的魅力,她穿插在中国人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所在,让中国青少年从思想上改变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并且认真对待、吸收和接纳这些优点,为祖国建设一支心中有理想、道德有高度的现代文明先锋。
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奥义,接触传统文化的思想,客观对待传统文化的优劣,结合自身的思想观点创造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文化体系[3]。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思想高度属于何种层次,思想文化属于何种方面,都要对学生进行统一引导教育。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乱,由56个民族组成,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现象,但是传统文化的体系还是不会改变。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统一提升学生的思想和道德高度。统一的文化流传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坚实基础。
人要自强不息,要有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观念,提倡大丈夫精神。到现在依然还有着这种文化观念的影响,作为国家的公民,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国家和家庭的重担,这已经是人们所普遍认同的观点,也正是这种深入人心的思想观点,才塑造了中国众多的仁人志士,如古代荆轲为拯救危难的家园甘愿以身犯险刺杀秦王,近代李大钊为民族独立解放不畏反动派的迫害,坚持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等等。教师要在课堂上把中华民族这种自强的魅力传递给学生,要教育学生敢于承担起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历史使命,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教师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要提倡仁爱和相爱,加强学生在道德素质上的建设,教育学生与他人相处要友好、诚实、行为文明、谈吐优雅等,不断完善自身的缺陷。还要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红军长征的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省吃俭用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4]。以前社会上出现的光盘行动,是践行民族文化传统的良好开端,坚决反对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从小渗透民族优秀文化事实上也是防微杜渐。
作为一名人民历史教师,要明白自身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承担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使命,因此,要努力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一个青少年个体的思想和灵魂中去,用自己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和精神教育祖国的孩子,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高度,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深入到、融入到他们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