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中的科技内容初探

2018-02-24 10:20万映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酉阳内容

万映秋

(咸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段成式(约803—863),字柯古,山东邹平人,晚唐著名志怪小说家,善诗文,在晚唐诗坛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段成式的代表作为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其《庐陵官下记》二卷已佚,《全唐诗》与《全唐文》各存诗文一卷。

《酉阳杂俎》前集20卷,续集10卷,共46篇。所载内容涉及宗教、文学、民俗、秘闻、科技,内容非常丰富。该书成书以来,一直以博杂与奇特为人所称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酉阳杂俎》“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酉阳杂俎》“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以至动植,弥不载毕,以类相聚,有如类出,虽源或出于张华《博物志》,而在唐时,则犹之独创之作矣”。[2]

近年来,《酉阳杂俎》颇受学界关注,专门的研究论文近一百篇,仅学位论文就多达十数篇。其中既有对《酉阳杂俎》的全面研究,[3-4]也有从文学、语言、宗教或中西交流等某一方面展开的深入研究。[5-10]然而,已有研究对其中的科技内容关注似乎不够。[11-12]事实上,以博杂著称的《酉阳杂俎》还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内容,涉及天文学、医学、物理学、机械技术、生物学等内容,为我们考察唐代及唐代以前的科学技术,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本文主要依据方南生[13]和曹中孚[14]的点校本,对《酉阳杂俎》中的天文学、医学及机械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补正史研究之不足。

1 《酉阳杂俎》中的天文学内容

《酉阳杂俎》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学资料,如对唐代天文学家一行事迹的详细记载,及部分印度天文学知识的记载,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一行(683—727),俗名张遂,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制定的《大衍历》创新颇多,在中国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段成式博学强记,笃信佛教,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奇闻异事,其中对一行神异传说的详细记载,为我们了解一行的生平事迹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有研究者认为这跟一行曾修持密宗,而密宗在当时广为流传有关。

卷一《天咫》篇记载了一行利用法术藏匿北斗七星,并劝说唐玄宗大赦天下的故事。一行年幼时家境贫寒,时常受邻居王大妈接济。后来王大妈的儿子犯罪当斩,遂向一行求救,一行利用法术藏匿北斗七星,并建议玄宗大赦天下,王大妈的儿子因此而获救。除了懂得梵文咒语,能利用法术藏匿北斗七星,一行还有求雨的本领。卷三《贝编》记载了一则一行求雨的故事,“开元中尝旱,玄宗令祈雨”,一行称需得一龙形器皿“方可致雨”,后寻得鼻盘龙古镜一面,“乃持入道场,一夕而雨”。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一行作为中国古代精通天文星占的历算名家,具有丰富的气象知识,有一定的预报天气的能力。卷十二《语资》篇称:“一行公本不解弈,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一行在丞相张说家旁观围棋国手王积薪下了一盘棋,即能领会围棋的精妙之处并能与王积薪对弈,段成式通过这个故事极力渲染了一行超强的领悟能力,其真实性颇值得怀疑。

在卷五《怪术》篇中,段成式用很大篇幅,通过六个故事详细勾勒了一行的生平事迹。第一个故事中,唐玄宗问一行有何本领,一行说他善于记忆,玄宗命人取来宫人名册,一行翻看一遍即能背诵。第二个故事讲隐士卢鸿在参加一行的师父普寂组织的聚会时,写了一篇非常难读的数千字长文,一行看了一遍即能背诵如流。第三个故事讲一行赴天台山国清寺访师,寺门外的流水因为一行到访而从东流改为西流。第四个故事讲汉代洛下闳造《太初历》时曾称该历八百年后将差一日,到时将有圣人制定新历,及一行《大衍历》出,邢和璞称赞一行为圣人。第五个故事讲一行向道土尹崇借阅扬雄《太玄经》,数日后即通晓其大意。第六个故事讲一行拜访普寂,附在普寂耳旁说了几句悄悄话后进屋圆寂。上述6个故事从不同角度渲染并神化了一行过目不忘以及预知生死的奇异本领,故事发生的背景均与一行一生的游历有关。

《酉阳杂俎》所载一行的神异传说和逸闻事迹,亦散见于《明皇杂录》《宋高僧传》《旧唐书·一行传》《续博物志》《南部新书》等文献,其内容亦多有重叠。这些文献中,《明皇杂录》的成书年代约与《酉阳杂俎》同时,其他文献则均晚于《酉阳杂俎》,因此《酉阳杂俎》在保存有关一行资料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卷三《贝编》所载内容主要与佛教有关,其中一条与二十八宿有关的材料特别值得注意:“二十八宿:昴(一曰角)为首,一夜行三十(一有六字)时,形如剃刀,姓鞞耶尼,祭用乳,属火。毕形如笠,又属木,祭用鹿肉,祭颇罗堕。……”该段文字以昴宿为首,依次给出了二十八宿各宿的形状、姓氏、祭物与属天。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以角宿为首,而《酉阳杂俎》所载二十八宿以昴宿为首。汉译佛经中涉及二十八宿的,其首宿的选择通常分两种,一种以角宿为首宿,一种以昴宿为首宿。[15]《酉阳杂俎》对二十八宿各宿参数的记载,不见载于中国传统天文学文献,但在《大方等大集经》《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摩登伽经》等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中却能见到。[16]而且《酉阳杂俎》所载二十八宿参数中缺失的内容,亦能在《大方等大集经》中找到相应的补充。因此这些汉译佛经中对二十八宿的相关记载很有可能是《酉阳杂俎》卷三《贝编》篇对二十八宿的相关记载的一个来源。

卷三《贝编》中还有关于二十八宿所主吉凶的文字:“亢、虚、参、胃四星,不得入阵。”该条记载仅涉及亢、虚、参、胃四宿所主吉凶。类似的记载在汉译佛经中比较常见,如《大方等大集经》第42卷中就有类似关于亢、虚、参、胃四宿“不得入阵”的记载。卷三《贝编》又提到:“轸宿生人,七步无蛇。角宿生人,好嘲戏。女宿生人,亢、参、危三宿日作事不成。虚角(一有事字)胜。”该条记载给出了出生在各宿所直日的人的一些行事宜忌,《大方等大集经》中有完整的二十八宿所对应的具体的吉凶事宜,但其内容与《酉阳杂俎》所载不同。关于二十八宿,薛克翘《从〈酉阳杂俎〉看中印文化交流》中也曾提到,但只是资料列举,并未分析。[10]34

卷三《贝编》中还有一条关于古代印度时间计量单位的记载:“一千六百刹那为一伽那,倍六十名横呼律多,倍三十日为一日夜。”即1日夜=30横呼律多,1横呼律多=60伽那,1伽那=1 600刹那,由此可求出1日夜=2 880 000刹那,按1日夜合86 400秒,3秒合100刹那,可见刹那是比秒还小的时间计量单位。《大方等大集经》第41卷中也有类似记载,且进位关系完全一致。《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和《杂阿毗昙心论》等汉译佛经中也有类似的对印度古代时间度量的介绍,但其进位系统与《酉阳杂俎》所载不同。[15]31-32

《酉阳杂俎》不仅记载了来源于印度的二十八宿参数,而且还记载了其他印度天文学知识。如卷一《天咫》篇称:“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由这条记载看出,古印度人认为月中的阴影是须弥山南面阎扶树的树影造成的。薛克翘论文中指出:“此说本自《长阿含经》卷二二及《楼炭经》等……反映了印度古人对天体的观察。”[10]34《天咫》篇中还提到了道家对月球的认识:“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该条记载指出,月亮为球形,其表面凸凹不平,月亮的影像是太阳光照射月球表面凸起的部分形成的。

此外,《酉阳杂俎》也记载了一些零星的天文学知识。如卷十《物异》篇载“西域以五月为岁”,是说西域采用的历法以阴历五月为岁首。本条记载与杜环《经行记》“末禄”条所记“其俗以五月为岁”相同。按755—757年,回历以阴历五月为岁首,由此推断当时西域行用的历法应当为回历。[17]

《酉阳杂俎》中多处记载了陨石。如卷十《物异》篇“玄金”条载:“太宗时,汾州言青龙、白虎吐物在空中,有光如火,坠地陷入二尺。掘之,得玄金,广尺余,高七寸。”卷十《物异》篇“毒槊”条和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篇也有两条关于陨石的记载。

2 《酉阳杂俎》中的医学内容

《酉阳杂俎》以大量篇幅记录医学内容,包括一些单方、验方和与医学有关的奇闻轶事。此外,该书收载药物一百余种,特别对外来药物,详细介绍其出产国、异名、功用、生长形态、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及炮制方法等。该书所载医学内容之丰富,为其他笔记小说所不及。

《酉阳杂俎》所载医学内容主要散见于卷一《天咫》篇、卷二《玉格》篇、卷五《怪术》篇、卷七《医》篇、卷八《梦》篇、卷十《物异》篇及卷十五《诺皋记下》、卷十六及其后《广动植》诸篇,其中以卷二《玉格》篇和卷七《医》篇所记内容较为集中。

卷一《天咫》篇记载了一则梵僧治疗鼻息肉的传奇故事。唐顺宗永贞年间,百姓王布的女儿“鼻两孔各垂息肉如皂荚子,其根如麻线,长寸许,触之,痛入心髓”。王布花钱百万治之不愈,忽一日,有梵僧主动要求为其女医治,“僧乃取药,色正白,吹其鼻中。少顷,摘去之。出少黄水,都无所苦”。古人对鼻息肉早有研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称:“鼻肉候:冷(气)搏于血气,停结鼻内,故变生肉。”对其病因做了简要分析,后附补养宣导之方。相较之下,《酉阳杂俎》明确将该病称为“息肉”,而且对其症状描述清楚形象,破钱数百万而治之不愈,说明当时中原地区医生对此病的治疗并没有有效的方药和手段。胡僧所用药物应为白色的“散”类,“吹”而敷之正合其用法。其后中医古书中所载关于鼻息肉的治疗也是以外药涂敷为主。关于这则记载,许智银“《酉阳杂俎》的文学人类学阐释”是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加以论述的,即药神化为鼻息肉藏在王布女儿鼻中。[18]

《酉阳杂俎》是古代文献中较早记载治疗人面疮和应病的文献。卷十五《诺皋记下》篇载:“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它苦。商人戏滴酒口中,其面亦赤,以物食之,凡物必食,食多觉膊内肉涨起,疑胃在其中也。或不食之,则一臂痹焉。有善医者,教其历试诸药,金石草木悉与之。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商人喜曰:‘此药必治也’,因以小苇筒毁其口灌之,数日成痂,遂愈。”人面疮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载的一种奇症,多生于两膝或两肘,其疮面溃烂成孔,形如人面,有口鼻眼目,故得“人面疮”之名。按照中医传统的解释,人面疮属热毒积聚而成。《酉阳杂俎》中所载上述医案,是最早对人面疮的位置、症状、疗治进行详细记述的史料。成书于三国时代的《独异志》虽有近似记载,但不如段氏所记详细明确。续集卷四《贬误》篇载:“相传云,张上客艺过十全。有果毅,因重病虚悸,每语腹中辄响,诣上客请治,曰:‘此病古方所无。’良久思曰:‘吾得之矣。’乃取《本草》令读之,凡历药名六七不应,因据药疗之立合。”张上客即张文仲,是唐代著名医家。同卷还载医家苏澄治疗应病事,其法与张上客相同。应病可能是人腹中寄生虫所致,唐宋时期的笔记小说中多有记载。关于“应病”条,石雨等人从文化的角度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11]25-26

卷五《怪术》篇还记载了治疗蛇毒的医案:“长寿寺僧聓,言他时在衡山,村人为毒蛇所噬,须臾而死,发解肿起尺余。其子曰:‘昝老若在,何虑!’遂迎昝老至。乃以灰围其尸,开四门……有顷,饭蛇引一蛇从死者头入,径吸其疮,尸渐低,蛇疱缩而死,村人乃活。”昝老以蛇救治被毒蛇啮而死的村人之事,医理上颇通,但疗治过程颇具奇异色彩。同篇又载“王潜在荆州,百姓张七政,善治伤折。有军人损胫,求张治之,张饮以药酒,破肉去碎骨一片,大如两指,涂膏封之,数日如旧”。该条记述涉及麻醉和外科手术以及术后处置措施,对了解唐代外科手术治疗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卷七《医》篇也记载了许多与医学有关的资料。如该篇记载魏时有一个善于用针的朝鲜人,能将寸发斩为十余段,然后以针贯之。同篇还记载了两条医生通过把脉断人生死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把脉技术。卷八《梦》篇谈到了梦的成因。蜀地名医昝殷认为梦的形成与人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都有密切关系,“蜀医昝殷言,藏气阴多则数梦,阳壮则少梦,梦亦不复记”。这与中医传统对梦的理解和认识是相一致的。卷十《物异》篇谈到焦米能预防疟疾,萤火芝“实大如豆”,服之能明目。又引《论衡》言“拘夷国北山有石驼溺”,应为石山缝隙出水,服之令人身上臭毛落尽。续集卷十《支植下》还记载了一则医杏树“醋心病”的事例,并言“尝见《栽植经》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其症候是“皮液俱酸如薄醋”,诊治法是以小钩钩出其中的蠹虫,以药敷疮口,并摽去十之八九的果实,加以养护,会更加茂盛。

卷二《玉格》篇主要记载与道教有关的内容。该篇记录了32种仙药的名称,依次为如钟山白胶、阆风石脑、黑河蔡瑚……另外,该篇还给出了17种药草的别名,依次为:丹山魂:雄黄;青要女:空青;灵华泛腴:熏陆香;北帝玄珠:消石;东华童子:青木香;五精金:阳起石;流丹白膏:胡粉;亭炅独生:鸡舌香;倒行神骨:戎盐;白虎脱齿:金牙石;灵黄:石硫黄;陆虚遗生:龙骨;章阳羽玄:白附子;绿伏石:母慈石;绛晨伏胎:茯苓;七白灵蔬:薤白华,一名守宅,一名家芝;伏龙李:苏牙树。《酉阳杂俎》中对仙药及药草别名的记载,对我们了解唐代道家医药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卷二《玉格》篇还记载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两条事迹。第一个故事讲孙思邈曾经隐居终南山,因救昆明池龙得到昆明龙宫中的仙方三十首。另一则故事讲唐玄宗巡幸蜀地,梦见孙思邈要武都雄黄,于是命使者准备了十斤,送往峨眉山顶。两则故事均从道家仙化角度反映了孙思邈作为一代名医的影响。关于孙思邈的事迹,石雨论文亦从医药文化角度做了详细论述,可作参照。[11]26

此外,在《酉阳杂俎·广动植》的《羽篇》《毛篇》《鳞介篇》《虫篇》《木篇》《草篇》等篇目中,段成式还记载了龙脑香、安息香、无石子、阿魏、盘砮穑树、䭱齐等大量药用动植物的出产国(地)、异名、功用、生长形态、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及炮制方法等。其中来自印度的药用植物薛克翘论文中给出了相应的梵文名称并指出出产地对应的现代地名。[10]35

3 《酉阳杂俎》中的机械技术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许多精巧的机械制造,散见于卷六《乐》篇、卷十《物异》篇和卷十三《尸穸》篇。

卷六《乐》篇载:“咸阳宫中有铜铸人十二枚,坐皆三五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组绶花彩,俨若生人。筵下有铜管,上口高数尺,其一管空,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纫绳,则琴瑟竽筑皆作,与真乐不异。”咸阳宫中的十二乐人,通过拉动座下铜管中的绳子并吹铜管控制机关,使乐人各执乐器自动演奏,与真乐不异,真是机巧异常。该篇还提到一个铭为“昭华之管”的玉笛,“吹之则见车马出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即吹奏起来,笛子表面会隐约出现车马山林等图形,不吹则不会显现,这可能是口腔中的热空气在笛管中流动时,表面原本暗淡或隐而不显的纹路图案依次显现出来的缘故。

卷十《物异》篇记载了一些制作精巧的物件,如青玉灯、玉龙和逐鼠丸。青玉灯是汉高祖在咸阳宫中发现的一个宝贝:“汉高祖入咸阳宫,宝中尤异者有青玉灯。檠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则鳞甲皆动,炳焕若列星。”青玉灯的奇妙之处在于灯燃后蟠螭(一种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的“鳞甲皆动,炳焕若列星”,其原理可能是青玉灯点燃后,引起空气受热流动及膨胀,从而引起蟠螭的鳞甲发生震动。同篇还记载了能利用水流发声的玉龙:“杨光欣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腹中容斗余,颈亦空曲,置水中,令水满。倒之,水从口出,水声如琴瑟,水尽方止。”这个玉龙能利用水流与空气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美妙的音响效果,其制作非常精巧。陕西咸阳的集市上出售的一种形如小鸟的陶哨,头部有小孔,尾部上翘为吹口。干吹声音难听,灌水太满则无声,水半满时,轻轻吹动,则发出婉转悦耳的鸟鸣声。其原理应与玉龙倒水而发出琴瑟声类似。同卷还提到逐鼠丸:“王肃造逐鼠丸,以铜为之,昼夜自转。”能昼夜自转,应是机械装置使然,但由于文字简略,对其构造尚不清楚。

上面提到的“咸阳宫十二铜铸乐人”“青玉灯”“昭华之管”,就工巧机械方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其设计之巧、工艺之精,令人赞叹。成书于前的《西京杂记》和成书于后的《殷芸小说》中有相同记载,应该是辗转传抄的结果。

卷十三《尸穸》篇借盗墓贼之口描述了陵墓内设置的暗器机关:“……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古代为防止盗墓,常在陵墓内设置各种机关,《酉阳杂俎》中该条记载详细描述了陵墓内机关被触发时的各种惊险状况,可想见其设计的精巧与严密。

4 其他科技内容

除天文学、医药学和机械制造等方面,《酉阳杂俎》中还散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科技知识。尤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认真地记载有关化石、矿藏的发现,动物植物的形态与特性及动物的驯化,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矿物、生物等,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

卷十《物异》篇认真记载了矿藏、化石。“石墨,无劳县山出石墨,爨之弥年不消。”说明当时煤炭已被采挖用以煮饭。“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所称石漆指的是石油,可见当时人们已经采集并用于日常,拿这种矿物来膏车及燃灯。但一直到宋代的沈括才以“石油”来称呼该矿物。该卷还有对生石灰的记载:“燃石,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这则记载了生石灰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现象。《异苑》卷二亦有对燃石的相近记载。[19]84卷十六《广动植之一》记载了矿藏分布与植物的关系:“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这些发现应是人们在开采矿藏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段成式还注意到铜在空气和水的侵蚀下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绿色铜锈。卷十载:“衡阳唐安县东有略塘,塘有铜神,往往铜声激水,水为变绿,作铜腥,鱼尽死。”同卷又载:“汉元帝竟宁元年,长陵铜驼生毛,毛端开花。”前一条所载应为铜锈将鱼毒死,后一条记载的应是铜锈形成花的形状。

《酉阳杂俎》还多处记载了动物的驯养。卷五《诡习》篇记载了对壁虎和獭的驯养。王固训有数十枚蝇虎子,装在一节竹筒中。击小鼓则“列行而出,分为二队,如对阵势。每击鼓,或三或五,随鼓音变阵,天衡地轴,鱼丽鹤列,无不备也。进退离附,人所不及。凡变阵数十,乃行入筒中。”训到出入有节,进退有度,又知离附变化,确实相当不易。该篇还有关于训獭的记载:“唐元和末,均州郧乡县有百姓,养獭十余头,捕鱼为业,先闭于深沟斗门内令饥,然后放之。无网罟之劳,而获利相若。老人抵掌呼之,群獭皆至,缘衿藉膝,驯若守狗。”从文字记述来看,唐代水獭的家畜化程度很高,收放有时,驯化有素,跟人的关系异常亲近,是渔人的重要帮手。成书稍早的《朝野佥载》卷四也记载了训獭的史料,但不及《酉阳杂俎》中的记载详细生动。[20]卷十六《羽篇》则记载了信鸽的训练:“鸽,大理丞郑复礼言: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国外对于信鸽最早使用的记录约在十二世纪,比段成式所记载波斯使用信鸽的记录要晚200余年。卷二十《肉攫部》大篇幅详细记载论述鹰的品种、习性、获取方法、驯养细则等,可视作写鹰的专篇。段成式通过悉心观察,发现蚂蚁有自己的语言。卷十七《广动植之二》载:“成式儿戏时,尝以棘刺标蝇,置其来路,此蚁触之而返,或去穴一尺或数寸,才入穴中者如索而出,疑有声而相召也。”这是较早臆测动物有语言交流并加以记载的文献材料。

卷十《物异》篇载:“鱼石,衡阳湘乡县有石鱼山,山石色黑,理若生雌黄,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有若画,长数寸,烧之作鱼腥。”这里所称鱼石即为鱼化石,这段文字对鱼化石的产地、颜色、文理、形状、尺寸及焚烧后的气味做了详细而形象的记述。

卷七《酒食》篇记载了一种特殊的蔬果保鲜技术:“道流陈景思说,敕使齐日升养樱桃,至五月中,皮皱如鸿柿不落,其味数倍。人不测其法。”

卷六《乐》篇记载了一则与共振有关的故事也非常有趣。故事讲的是,蜀将军皇甫直精通音律,好弹琵琶。元和年间,皇甫直在一水池边弹琵琶,“本黄钟而声入蕤宾”,心里很不痛快。隔天又在该池边弹奏,仍然如此,换个地方弹奏,仍为黄钟调。于是皇甫直夜间在该池边改弹蕤宾调,发现池中“有物激水如鱼跃”,“车水竭池,穷池索之”,在泥下丈余掘得蕤宾铁一片。南朝宋刘敬叔所撰《异苑》卷二所载《洛钟鸣》《铜澡盆》《钟鸣水中》篇,也记载了声学中的共振现象[19]601-603。《殷芸小说》卷七记载了多条与共振有关的史料。[19]1041

卷七还记载了天竺术士提到的一种“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的“畔茶佉水”,李约瑟认为此处所载名为“畔茶佉水”的无机酸,比欧洲最早的记载(十三世纪),还早六百年。

5 结语

从本文的讨论来看,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对科学技术内容的记载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酉阳杂俎》对科学技术内容所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在中国古代文人笔记小说中是非常罕见的。一般的文人笔记小说较为偏重于文学叙事和对一些秘闻轶事的记载,对科学技术内容均不够关注,这是因为笔记小说的作者绝大多数达不到段成式这样的见识和素养。唐代以前的文人笔记,虽然也有《博物志》等文献记录了一些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内容,但无论广度还是深度均不能与《酉阳杂俎》相提并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的许多篇目中,都记载了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内容,充分表明作者知识结构的博杂与奇特。

第二,《酉阳杂俎》中记载的科学技术内容非常丰富,在科学史上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涉及的科学技术内容包括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动植物等许多自然科学分支。其中对天文学家僧一行和医学家孙思邈神异传说的记载,为我们了解僧一行和孙思邈的生平经历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对二十八宿参数和印度时间单位的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传入中国的印度天文学知识。对人面疮等疑难杂症以及一些医案的记载,也是我们了解唐代医学水平的一个参考。此外,《酉阳杂俎》对石油、煤、化石、无机酸、生石灰、陆盐等的记载,在科学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酉阳杂俎》对外来科技内容的记载也非常丰富,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从印度传入的二十八宿参数、时间计量单位以及星占术等内容。此外,还包括从西域及其它国家传入中国的动物、植物和药物。

作为一部文人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所载的丰富的科技内容尚未完全引起科学史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不揣浅陋,对《酉阳杂俎》所载科学技术内容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该书在科学史上的价值。最后需要指出,《酉阳杂俎》中还有非常丰富的动物和植物学内容,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进行详细讨论。

猜你喜欢
酉阳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绿色高质高效典型案例专题——酉阳篇
《酉阳杂俎》中游仙故事的传承与变异
酉阳桃花源一游
驯服酉阳河
主要内容
冲破大山的阻隔酉阳大开放,让山川之美流出大山